《后城治》
时间: 2025-04-29 10:2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枕长河即化坛,拎超坛侧到河干。丹砂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杖头已指丹霞景,密有尘罗络我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靠近长河的地方,河边的坛子仿佛要融化了。坛子旁的丹砂在冬天依旧温暖,玉竹在夜里显得寒意深重。水边的鹤可能在思念那些神秘的境外,山上的老者却愁苦得无法摆脱烦恼。我的手杖已指向那美丽的丹霞景色,然而纷扰的尘世却让我难以安宁。
注释:
- 近枕:靠近、挨近。
- 化坛:这里可理解为坛子在水的浸泡下即将融化的状态。
- 丹砂:一种矿石,常用作颜料。
- 玉竹:一种植物,象征高洁。
- 水鹤:指水边的白鹤。
- 冥象外:形容神秘的境界。
- 眉端:指眉头,暗指烦恼。
- 杖头:手杖的尖端,指向的方向。
- 丹霞:指美丽的云彩,常与夕阳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往往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后城治》创作于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深刻体悟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他内心的惆怅与思索,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交织的状态。开头描绘长河与坛子的近距离,表现出一种亲密感,随后用“丹砂”与“玉竹”两种自然物象,形成冷热对比,进一步深化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波动。水鹤的思念与山翁的愁苦,恰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将视线转向美丽的丹霞,然而“密有尘罗络我难”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困扰,尽管美好在眼前,世俗的烦扰却让人难以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枕长河即化坛:描述环境,体现近水楼台的意象,暗示一种即将消失的美好。
- 拎超坛侧到河干:展现坛子被水冲击的状态,象征着不稳定与变化。
- 丹砂在地经冬暖:用自然现象反映内心的温暖与希望。
- 玉竹成林入夜寒:对比出寒冷的夜晚与温暖的白昼,象征孤独。
- 水鹤应思冥象外:鹤的思念暗示人的追求与渴望。
- 山翁愁不到眉端:山翁的愁苦与诗人内心的烦恼相呼应。
- 杖头已指丹霞景:指向美好的未来和理想。
- 密有尘罗络我难:强调现实的困扰,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鹤”、“山翁”来隐喻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丹砂”与“玉竹”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水鹤赋予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河: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坛:象征人类文化与信仰的寄托。
- 丹砂、玉竹:分别象征温暖与寒冷,内心的矛盾感受。
- 水鹤:象征自由与思索。
- 山翁:象征人对时间的感悟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矿石
C. 一种鸟类
答案:B -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伤与愁苦
B. 快乐与幸福
C. 无奈与困扰
答案:C -
“水鹤应思冥象外”中的“水鹤”象征什么? A. 追求自由的灵魂
B. 生活的琐碎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张继先的《后城治》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是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交融,后者则在豪放中流露对人生的态度。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张继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