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怨三三
贺铸 〔宋代〕
玉津春水如蓝。宫柳毵毵。
桥上东风侧帽檐。记佳节约是重三。
飞楼十二珠帘。恨不贮当年彩蟾。
对构雨廉纤。愁随芳草,绿遍江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惆怅。春水如蓝,宫廷的柳树随风摇曳,桥上东风轻拂,帽檐随之倾斜。想起佳节,可能是重阳节。飞楼上悬挂着十二条珠帘,诗人惋惜无法储存当年那美好的时光。面对雨中的细雨,愁绪随着芳草蔓延,江南的绿意遍布大地。
注释:
- 玉津:指美丽的水域,这里形容春水如蓝色的玉石般清澈。
- 宫柳:指宫廷中的柳树,常用来象征柔美和风雅。
- 重三: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习俗在此日踏秋赏景。
- 飞楼:高楼大厦,形容华丽的建筑。
- 彩蟾:指传说中的美丽月亮,象征美好时光。
- 廉纤:形容细雨,如同纤细的丝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字孟尝,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脱俗。贺铸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怨三三》写于作者的某个春日,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怅惘。
诗歌鉴赏:
《怨三三》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愁苦。诗的开头“玉津春水如蓝”以清丽的意象开启,展现出春水的宁静与清澈。接下来“宫柳毵毵”则描绘了柳树随风摇曳的柔美,营造出一种轻盈而优雅的氛围。桥上“东风侧帽檐”则生动地描绘了春风的轻柔,仿佛可以感受到微风吹拂的温暖。
“记佳节约是重三”,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想起了重阳节的约定,传达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飞楼十二珠帘”则让人联想到华丽的宫廷生活,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忆交融其中。“恨不贮当年彩蟾”,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惋惜,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对构雨廉纤,愁随芳草,绿遍江南”,以细雨和芳草作为结尾,形成了一个自然的闭环,展现了愁绪如草般蔓延的意象,同时也表现了江南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惆怅,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津春水如蓝:春天的水面清澈如蓝色的玉石,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 宫柳毵毵:宫廷中的柳树随风摇曳,形象生动,展现出春天的柔美。
- 桥上东风侧帽檐:描绘了桥上东风轻轻拂过,帽檐微微倾斜,带来春日的温暖。
- 记佳节约是重三:回忆起佳节,可能是重阳节,透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 飞楼十二珠帘:华丽的楼阁上悬挂着珠帘,描绘出富丽堂皇的场景。
- 恨不贮当年彩蟾:诗人惋惜无法储存当年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过去的深切怀念。
- 对构雨廉纤:面对细雨如丝,诗人感受到惆怅与孤独。
- 愁随芳草,绿遍江南:愁绪如同芳草蔓延,江南的春色生机盎然,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春水如蓝”将春水比作蓝色的玉石,形象生动。
- 拟人:东风“侧帽檐”似乎在与人互动,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惆怅。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内心的情感交融,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春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宫柳:象征着柔美与风雅。
- 珠帘:象征着富贵与华丽。
- 彩蟾:象征着美好与遗憾。
- 芳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津春水如蓝”中的“玉津”指的是什么?
- A. 山
- B. 水域
- C. 草地
- D. 花园
-
“记佳节约是重三”中的“重三”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D. 端午节
-
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慨主要通过哪一句表达?
- A. “飞楼十二珠帘”
- B. “恨不贮当年彩蟾”
- C. “愁随芳草”
- D. “桥上东风侧帽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贺铸与李清照在描写春天的美丽时都有细腻的笔触,但李清照更加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贺铸则在环境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