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鳞化作偃松寒,数百年闲一梦看。
何似起来云拥去,为天行雨万民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动的意象:如同修饰的鳞片化为寒冷的松树,经历了几百年的沉寂,仿佛只是一场梦。松树的存在不如云彩的飘动,云彩能够为天空带来雨水,给万民带来欢愉。
注释:
- 修鳞: 修饰的鳞片,形容松树的形态。
- 偃松寒: 偃松,指松树的姿态,寒则形容环境的寒冷。
- 数百年闲: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形容时间的漫长与静谧。
- 一梦看: 像是一场梦,形容时间的虚幻。
- 何似: 不如,表示比较。
- 起来云拥去: 云彩浮动飘去,形容云的轻盈和变化。
- 为天行雨: 为天空带来雨水,意指云彩的功用。
- 万民欢: 万民因此而欢喜,表现出雨水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和云彩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松树象征着静谧与恒久,而云彩则象征着变化与活力。诗人用“修鳞化作偃松寒”引入,展现了自然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以“数百年闲一梦看”来反映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只是梦幻般的存在。
诗中“何似起来云拥去”一语,似乎在感叹松树的静止与云彩的流动之间的对比,突显出生命的无常与变化的必然。云彩的飘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农业社会,雨水是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最后,诗人以“为天行雨万民欢”结束,全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的关注与关怀。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分明,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鳞化作偃松寒: 描述松树的姿态和环境的寒冷,运用“修鳞”比喻松树的生长状态。
- 数百年闲一梦看: 强调时间的漫长与梦幻的感觉,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静谧。
- 何似起来云拥去: 通过对比,表达松树的静止与云的动态,反映生命的无常。
- 为天行雨万民欢: 最后强调云彩带来的雨水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出对生活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 “修鳞”比喻松树的生长状态。
- 对比: 松树与云彩的对比,表现出静与动的关系。
- 拟人: 将云彩的行为赋予人性,强调其对人类的影响。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通过对松树与云彩的描绘,反映出生命的无常、时间的流逝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 象征坚韧、长寿与静谧。
- 云彩: 象征变化、流动与希望。
- 雨水: 象征滋润、生命与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修鳞”指的是什么?
- A. 鳞片
- B. 松树的外形
- C. 云彩的状态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来表现生命的变化?
- A. 松树
- B. 云彩
- C. 雨水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时间的感慨
- B. 生命的短暂
- C.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陈著的“龙松”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前者更注重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