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至能夜话》
时间: 2025-01-11 08:5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至能夜话
作者: 方岳 〔宋代〕
吾生如征鸿,岁月如脱兔。
江上烟雨寒,花老春已暮。
肯辞白发亲,我盖坐贫故。
文章未得力,儒冠岂余误。
至能我辈人,未随时俗恶。
青灯竹窗底,健论时一吐。
风雷万马奔,沧溟百川赴。
策名藉奉常,颜色若有迕。
堂堂湖海豪,岂供折腰具。
欲於我乎馆,西山美无度。
谨勿袖笏来,恐犯西山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借用“征鸿”和“脱兔”来形容人生短暂,岁月飞逝。诗中描绘了江上的寒烟细雨,春天已经结束,花已经凋谢。尽管生活贫困,但作者不愿意辞别年老的亲人。虽然在文章上未能有所成就,但作为读书人的他不愿意屈服于时代的俗气。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坐在青灯竹窗下畅谈时事,心中豪情万丈,如同风雷奔腾、江河奔涌。诗人不愿意为了名利而低头,渴望在西山的环境中追求美好而自由的生活。最后他告诫对方,不要带着官位来访,以免惹怒西山的神灵。
注释
- 征鸿:比喻人生如同鸿雁北归,流动不居。
- 脱兔:形容岁月迅速流逝。
- 白发亲:指年老的亲人。
- 儒冠:指读书人或知识分子的身份。
- 青灯竹窗:象征清静的读书环境。
- 策名:指借助名声。
- 西山:隐喻理想或高洁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真,号石林,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方岳在其诗作中对社会现实有深入的观察,关心士人的生存境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的人生晚期,正值时代变迁,社会动荡,方岳感受到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诗中表达了他对世俗的抗拒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用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征鸿”,岁月比作“脱兔”,形象生动,令人深思。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
在中段,诗人表露了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虽然身处贫困,却不愿意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对时代风气的不屑与拒绝,体现出一种高洁的志向。在“青灯竹窗底”的描写中,展现了他宁静的读书生活,这种环境与他心中理想的追求相得益彰。
最后几句则显露出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渴望在西山的美好中生活,但同时也明白,世俗的名利与权位只能带来烦恼与困扰。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构建起一种深沉的思想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生如征鸿:人生如同鸿雁,漂泊不定。
- 岁月如脱兔:岁月飞逝,无法把握。
- 江上烟雨寒:描绘了江边的凄寒景象,象征内心的孤独。
- 花老春已暮:春天已逝,花已凋零,暗示人生的无常。
- 肯辞白发亲:即使生活贫困,也不愿意离开年老的亲人。
- 文章未得力:未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 儒冠岂余误:作为读书人,不愿屈服于世俗。
- 至能我辈人:志同道合的人,心怀理想。
- 青灯竹窗底:象征清静的读书环境。
- 风雷万马奔:心中豪情万丈,气势如虹。
- 沧溟百川赴:浩瀚的江河奔流,象征壮阔的理想。
- 策名藉奉常:对名利的追求不能屈服。
- 欲於我乎馆:渴望在理想的环境中追求美好。
- 谨勿袖笏来:告诫他人不要带着权位来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吾生如征鸿”,形象化表达人生的漂泊。
- 对仗:如“风雷万马奔,沧溟百川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表达情感的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传达出一种高洁的志向和对世俗的拒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鸿:象征人生的漂泊和无常。
- 脱兔:象征时间的流逝。
- 青灯竹窗:象征清静的读书生活。
- 风雷:象征豪情与气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吾生如征鸿”用来比喻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人生的漂泊
- C. 人生的富贵
-
“青灯竹窗底”象征什么?
- A. 喧闹的生活
- B. 清静的读书环境
- C. 美好的未来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 A. 追随
- B. 反感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个人的无奈与忧伤。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方岳诗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至能夜话》这首诗的深层意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