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

时间: 2025-01-11 06:37:57

明月相看未厌贫,好风无价一披襟。

苔檐不扫少来往,两部鸣蛙草自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相看未厌贫,好风无价一披襟。苔檐不扫少来往,两部鸣蛙草自深。

白话文翻译:

月光明亮,彼此对望,未曾厌倦这份贫困;微风轻拂,价值无比,轻轻披上衣襟。苔藓覆盖的屋檐不曾打扫,来的人少,两只蛙鸣在深厚的草丛中。

注释:

字词注释:

  1.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清幽寂静的环境。
  2. 相看:彼此对视,互相欣赏。
  3. 厌贫:对贫穷的生活并不感到厌烦。
  4. 好风:指温和的、令人愉悦的风。
  5. 无价:没有价格,形容极其珍贵。
  6. 披襟:披上衣襟,形象地表现出享受自然的惬意。
  7. 苔檐:苔藓覆盖的屋檐,暗示荒凉和宁静。
  8. 少来往:来访的人少,显示出一种孤寂的生活状态。
  9. 鸣蛙:青蛙鸣叫,增加了自然的生动感。
  10. 草自深:草丛茂密,自然生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如明月、微风、蛙鸣,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常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士人往往追求隐逸生活,方岳的诗作反映了这种追求。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贫困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士人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诗歌鉴赏:

《山家》是一首以自然为背景的古诗,诗中通过简单的画面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开篇以“明月”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诗人正是在这明亮的月光下,与自然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诗中的“贫”并未让诗人感到失落,反而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淡然。接着,诗人描述了微风轻拂的场景,强调了这种自然之美是无价的,暗示着内心的富足与宁静。

“苔檐不扫”一句,描绘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少来往”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宁静,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最后的“鸣蛙”意象,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相看未厌贫:在明亮的月光下,彼此相视,尽管生活贫困,却没有厌倦的情绪,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满足。
  2. 好风无价一披襟:轻柔的微风无价,披上衣襟,象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的愉悦。
  3. 苔檐不扫少来往:屋檐上长满苔藓,暗示着人迹罕至,反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和隐逸的生活方式。
  4. 两部鸣蛙草自深:两只青蛙在深厚的草丛中鸣叫,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机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好风”比作无价之宝,突显其珍贵。
  • 拟人:青蛙的鸣叫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明月相看”与“好风无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惜,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宁静与清澈的心灵。
  2. 好风:代表自然的恩赐与生活的乐趣。
  3. 苔檐:象征简朴和孤独的隐逸生活。
  4. 鸣蛙:生动的自然之声,象征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A. 明月 B. 微风 C. 鸟鸣 D. 以上都是

  2. 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态度是: A. 感到厌烦 B. 感到满足 C. 感到无奈 D. 感到绝望

  3. “苔檐不扫少来往”中,“少来往”指的是: A. 来往的人多 B. 来往的人少 C. 来往的人都很忙 D. 来往的人都是朋友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方岳的《山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二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方岳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融入更多的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宋词赏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