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缙云胡君作茶古松下丛兰中》

时间: 2025-01-22 20:38:35

十丈苍皮带雪僵,山云归晚泊书床。

不缘曾读离骚熟,兰亦欺人未肯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丈苍皮带雪僵,山云归晚泊书床。不缘曾读离骚熟,兰亦欺人未肯香。

白话文翻译:

在十丈高的苍松下,披着雪白的松皮,显得有些僵硬。山间的云彩在傍晚归来,停在书桌旁。我并非因为曾经读过《离骚》而熟悉,连这丛兰花也在欺骗人,竟不肯散发香气。

注释:

  • 十丈:丈为古代长度单位,十丈即十倍的长度,形容松树非常高大。
  • 苍皮:指松树的树皮,苍指颜色深沉的绿色或青色。
  • 雪僵:形容树木裹着雪,显得沉重、僵硬。
  • 山云:指山间的云雾。
  • 泊书床:书床是放书的地方,这里指作者在山中读书的环境。
  • 离骚:屈原的诗作,表达了离乡的愁苦和对理想的追求。
  • :指兰花,象征高洁和清雅。

典故解析: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主要描写其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失望。本诗提到离骚,暗示作者对屈原的理解和共鸣,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岳,字孟云,号雪山,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隐居山林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苍松和兰花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十丈苍皮带雪僵”描绘出苍松在雪中伫立的景象,结合“山云归晚泊书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此时,作者在自然中独自读书,心中似乎有着难以言说的愁苦。最后两句则转向自省,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尽管曾经读过《离骚》,内心依然感到空虚和孤独,连身边的兰花也不再散发香气。

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鲜明对比,苍松的高大与兰花的细腻,透出一种孤独的美,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彰显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丈苍皮带雪僵”:描写高大的苍松被雪覆盖,显得沉重而僵硬,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
    • “山云归晚泊书床”:夕阳西下,云雾缓缓归来,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思考。
    • “不缘曾读离骚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虽然读过屈原的《离骚》,内心却依然空虚。
    • “兰亦欺人未肯香”:兰花不愿散发香气,象征着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苍松比作人,表现其孤独与坚韧。
    • 拟人:兰花被赋予了欺骗的特性,暗示现实的残酷。
    • 对仗:各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空虚,透过自然景象折射出个人情感与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 苍松:象征坚韧与孤独,代表诗人的人格特质。
  • 兰花:象征高洁与理想,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山云:代表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屈原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十丈苍皮带雪僵”中的“苍皮”指的是什么? A. 松树的树皮
    B. 山的表面
    C. 书的封面
    D. 兰花的叶子

  3.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内心的孤独? A. 兰花
    B. 苍松
    C. 山云
    D. 书床

答案

  1. B. 屈原
  2. A. 松树的树皮
  3. B. 苍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相似的自然情怀和内心的孤独。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表达思乡的情感,与本诗的孤独感相呼应。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方岳的这首诗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的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各有特色,但都反映了宋代诗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方岳与其诗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