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桐川杨竹如刺史招饮剧演党人碑即席有作》
时间: 2025-01-24 15:30: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桐川杨竹如刺史招饮剧演党人碑即席有作》
屈指悯孙,惟我与君,今日相逢。叹家世膺滂,破巢剩垒,丹青褒鄂,硬箭强弓。磊块谁浇,飞扬不禁,愿学当年曹景宗。银灯底,恰清歌宛转,妙伎玲珑。烛花坟起如龙。又闻乐中山泪满胸。任刺史筵前,娇丝脆竹,党人碑上,怪雨盲风。我已冥鸿,人方谈虎,愁杀长安老石工。歌且止,思尔两家旧事,此曲难终。
白话文翻译
屈指算来,我与您今天相逢,心中感慨万分。叹息家族的荣华富贵,破碎的巢穴只剩下残垒。丹青描绘的美景,如同坚硬的箭矢与强弓。高耸的岩石无人浇灌,飞扬的情绪无法抑制,愿意学习当年的曹景宗。银灯下,正好听到清歌婉转,精巧的乐器演奏着动听的旋律。烛光下的花朵升起如同龙腾。又听到乐声中,我心中满是泪水。任凭刺史的筵席上,细柔的竹声,党人的碑上,倒是怪雨盲风。我已经如同冥鸿,人们谈论着猛虎,忧愁杀死了长安的老石工。歌声暂且停止,思念你我两家往事,这曲子难以终结。
注释
- 屈指悯孙:屈指算来,对后来的感慨。
- 膺滂:指家世显赫、荣华富贵。
- 丹青:指绘画艺术。
- 曹景宗:曹操之子曹丕,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 银灯:指灯光柔和的环境。
- 妙伎玲珑:形容乐器演奏精美。
- 烛花坟:指烛光下的景象,象征着追忆和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字阜升,号云岫,晚号竹斋,致力于诗文创作,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感伤情绪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深切思索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出一种既有历史感又有个人情感的空间。开篇即以“屈指悯孙”引入,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接着通过“叹家世膺滂”反映出对家族盛衰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思索。诗中“愿学当年曹景宗”的愿望,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在音乐和歌声的描绘中,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向往,然而在“又闻乐中山泪满胸”中,情感却又转为哀伤,显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交织。最后,诗人以“思尔两家旧事”收尾,表达出对往事的追思与无奈,整个作品在音乐和悲伤的交替中,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指悯孙,惟我与君,今日相逢:通过计算时间,感慨与友人相聚的难得。
- 叹家世膺滂,破巢剩垒:感叹家族的荣华富贵与破落的现状。
- 愿学当年曹景宗:渴望能像历史上的曹景宗那样有作为。
- 银灯底,恰清歌宛转:描绘了在银灯下,听到动听的歌曲,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又闻乐中山泪满胸:在乐声中,不禁流下眼泪,表达内心的悲伤。
- 我已冥鸿,人方谈虎:暗指自己已陷入沉思,别人却在谈论外面的事情。
- 愁杀长安老石工:表达对长安工匠的同情与惆怅。
- 思尔两家旧事,此曲难终:思念往事,感慨曲子难以结束,情感难以抒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烛花坟起如龙”,用龙来形容烛光的升腾,引发联想。
- 对仗:全诗使用了大量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如“娇丝脆竹”,将竹子拟人化,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历史和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家族荣衰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灯:象征温暖与希望。
- 清歌:代表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 山泪:暗示悲伤与怀旧情绪。
- 娇丝脆竹:象征柔美与脆弱,反映了生活的多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维崧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曹景宗”指的是谁?
- A. 曹操
- B. 曹丕
- C. 曹昂
- D. 曹彰
-
“屈指悯孙”中的“屈指”是什么意思?
- A. 计算
- B. 忧伤
- C. 变幻
- D. 说话
答案
- B. 陈维崧
- B. 曹丕
- A. 计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夜泊牛津》 - 权德舆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悟,但更多集中在自然景观的描写上。
- 《月夜忆舍弟》:通过思念亲人表达对家庭的眷恋,与本诗在情感上相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