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六 题尤悔庵清平调杂剧》
时间: 2025-01-27 03:2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才供奉,岂籍寻常科第重。
失却珊瑚,只笑唐家结网疏。
知君寄托,扫尽里儿容做作。
烂醉沉香,此后谁堪七宝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才能的珍视,认为真正的才能不必依赖于科举的高低。失去如珊瑚般珍贵的东西,反而嘲笑了唐朝那些繁复的网络。了解你的寄托,扫净那些虚假的表象。如今沉醉于香气之中,谁还能承受那七宝床的奢华呢?
注释
- 仙才:指极具才华的人,通常是指天赋异禀的才子。
- 科第:指科举考试的成绩和身份地位。
- 珊瑚:比喻珍贵的东西。
- 唐家结网疏:暗指唐代的繁华和复杂的社会关系。
- 扫尽里儿容做作:意为清除那些虚假的表象。
- 七宝床:比喻奢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绮,清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她的作品多聚焦于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角色,具有浓厚的个性和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系列是吴绮在清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情感与社会地位的复杂性。该诗作尤其展现了对真才实学的重视,以及对表面繁华的讽刺。
诗歌鉴赏
吴绮的《减字木兰花 其六》以其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引人注目。诗中通过“仙才供奉”一句,直接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才能的真正价值,强调了科举制度并非唯一的成功途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接下来的“失却珊瑚,只笑唐家结网疏”,则通过对比,揭示了唐代繁华的虚假与当今现实的困惑。
诗的最后两句“烂醉沉香,此后谁堪七宝床”表现了对奢华生活的质疑与嘲讽,似乎在说,沉醉于奢华的生活却无法真正享受其乐趣。整首诗在轻快的语调中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思,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才供奉:强调才能的珍贵,指出真正的才华应受到尊重与重视。
- 岂籍寻常科第重:反驳科举制度的权威性,认为才能与科举无关。
- 失却珊瑚:比喻失去珍贵事物,表明对失去的遗憾。
- 只笑唐家结网疏:对唐代繁华的讽刺,认为其表面繁华实则空洞。
- 知君寄托:提到个人的寄托与希望,暗含对生活的思考。
- 扫尽里儿容做作:清理内心的虚假和做作,寻求真实的自我。
- 烂醉沉香:沉醉于美好的事物之中,感受到生活的迷醉。
- 此后谁堪七宝床:质疑奢华生活的真实意义,暗示内心的空虚感。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珊瑚”与“七宝床”作为对比,强调珍贵与奢华的对立。
- 对仗:如“失却珊瑚”与“知君寄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反讽:通过对表面繁华的嘲笑,揭示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才能与名利的反思,强调真正的才能不应依赖于外在的评价与社会地位。吴绮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立思考与追求真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才:象征真正的才华。
- 珊瑚:代表珍贵的事物,象征失去的美好。
- 唐家:象征繁华的历史背景,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
- 七宝床:象征奢华的生活,暗含对表面繁华的质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仙才供奉”中“仙才”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人
B. 极具才华的人
C. 科举考生 -
诗中提到的“七宝床”象征什么? A. 奢华生活
B. 简朴生活
C. 努力奋斗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才能与名利的反思
C. 对历史的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李白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短暂,而吴绮则更加内敛,关注内心的真实与社会的虚假。这两种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吴绮作为清代女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不凡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