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

时间: 2025-01-26 23:24:40

绣枕红衾晚意浓,啼莺大似不相容。

梦魂苦恨归来早,不尽瀛洲第一峰。

意思解释

梦断

原文展示:

绣枕红衾晚意浓,
啼莺大似不相容。
梦魂苦恨归来早,
不尽瀛洲第一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绣花的枕头和红色的被子让人感到浓浓的晚意,啼叫的黄莺似乎与这宁静的景色格格不入。梦中的魂魄早早归来,让人感到遗憾和痛苦,仿佛是没有尽头的瀛洲那高耸的峰峦。

注释:

  • 绣枕:指的是绣有花纹的枕头,象征着安逸和舒适。
  • 红衾:红色的被子,通常寓意温暖和爱情。
  • 啼莺:指黄莺的叫声,通常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
  • 梦魂:指梦中的灵魂或意象。
  • 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岛,象征着理想和超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边元鼎,金朝诗人,生平多有创作,尤以抒情诗见长。其诗风清丽,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但诗人通过描写宁静的夜晚,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梦境的依恋。

诗歌鉴赏:

《梦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开头两句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夜晚场景,绣枕与红被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富有情感的氛围。随着黄莺的啼鸣,宁静的晚景被打破,暗示着内心的不安和对现实的无奈。后两句则转向梦境,梦魂的归来不仅带来了遗憾,也让人感受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尤其是瀛洲这样的梦幻之地,象征着人们心中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望。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了情感,形成了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绣枕红衾”营造出夜晚的温馨与浪漫,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第二联:黄莺的啼叫打破了夜的静谧,暗示心中难以调和的矛盾与不安。
    • 第三联:梦魂的早归,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和对现实的不满。
    • 第四联:瀛洲的意象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诗人希望能达到那种理想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魂比作归来者,表达出对梦境的留恋。
    • 对仗:如“绣枕红衾”和“啼莺大似”,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对称美。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美好梦境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绣枕、红衾:象征温暖和恋爱中的甜美。
  • 啼莺:代表生命、春天与美好,但也象征着打破宁静的外界干扰。
  • 梦魂:象征着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绣枕红衾”描述的是哪种场景?

    • A. 白天的景色
    • B. 夜晚的温馨
    • C. 冬天的寒冷
  2. “啼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宁静
    • B. 生机与打扰
    • C. 梦境
  3. 瀛洲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 C. 过往的记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比较,二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边元鼎更注重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而李清照则强调情感的细腻与柔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
  • 《边元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