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菊》

时间: 2025-01-10 18:52:43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
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
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
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
暂时分手莫相思。

白话文翻译:

露水凝结,霜重渐渐倾斜,
刚刚过了小雪的时节,正是赏菊的好时光。
菊花的蒂上还留有淡淡的香气,
但枝头已无完整的叶子,零散飘落。
床前的月光洒下,伴随着虫声,似乎显得病态,
而远方寒云万里,雁阵飞行缓慢。
明年的秋风再相会,
此时的分离,不必过于相思。

注释:

  • 露凝霜重:露水凝结,霜重了,形容天气寒冷。
  • 小雪时: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通常是在每年11月下旬。
  • :指的是花的柄部。
  • 余香:残留的香气。
  • 翠离披:形容翠绿的叶子纷纷飘落。
  • 蛩声病:蛩是蟋蟀,声音病态,暗示秋冬的凄凉。
  • 雁阵迟:大雁在寒冷的天际飞行缓慢,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再会:再次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年—1763年),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被誉为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著称。

创作背景:

《残菊》创作于曹雪芹晚年,正值其个人生活困顿、身处逆境的时期。诗中通过对秋冬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重逢的期待。

诗歌鉴赏:

《残菊》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首句“露凝霜重渐倾欹”,描绘了秋冬交替的寒冷,露水与霜的结合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不息。接着,诗人提到“宴赏才过小雪时”,暗示着赏菊的美好时光已然过去,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诗中“蒂有余香金淡泊”,表达了菊花虽然残缺却依然散发着幽香,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诗人用“枝无全叶翠离披”描绘了孤单的景象,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接下来的“半床落月蛩声病”,月光洒在床前,伴随着微弱的虫鸣,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显示出秋冬的萧索与生命的脆弱。而“万里寒云雁阵迟”则将视野放大到自然界,表现了远方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两句“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眼前分离的释然。诗人以淡淡的笔调,传达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整个诗篇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却又透着一丝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凝霜重渐倾欹:描绘寒冷的秋冬季节,露水和霜相互交织,暗示生命的脆弱。
  2. 宴赏才过小雪时:时间背景的设定,正值赏菊的美好时光。
  3. 蒂有余香金淡泊:残留的香气,象征淡泊的心境。
  4. 枝无全叶翠离披:景象的凋零,暗示孤独与生命的无常。
  5. 半床落月蛩声病:月光与虫鸣构成的凄凉意境。
  6. 万里寒云雁阵迟:远方的孤独,增添了思念的情感。
  7. 明岁秋风知再会: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8. 暂时分手莫相思:表达对分离的释然与不必过于思念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拟人:用“蛩声病”来人化自然,渲染情感。
  • 对仗:如“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秋冬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悲伤与乐观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坚韧。
  • 霜露: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
  • 雁阵:代表远方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雪”指的是哪个季节? A. 秋季
    B. 冬季
    C. 春季
    D. 夏季

  2. 诗中“蒂有余香金淡泊”意在表达什么?
    A. 菊花的香气
    B. 对名利的淡泊
    C. 对爱情的无奈
    D. 对友情的珍视

  3. “万里寒云雁阵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团聚
    B. 孤独与思念
    C. 生活的忙碌
    D. 对未来的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菊花》(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曹雪芹《残菊》都涉及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洒脱,而曹雪芹则细腻地描绘了凄凉的情感。

参考资料:

  • 《红楼梦》
  • 《曹雪芹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