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闻蝉》

时间: 2025-01-11 05:06:31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

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闻蝉
作者: 陆游 〔宋代〕

断角斜阳触处愁,
长亭搔首晚悠悠。
世间最是蝉堪恨,
送尽行人更送秋。

白话文翻译:

秋日的斜阳映照在身上,愁绪随之而来;在长亭中我搔首弄姿,感叹晚秋的悠悠时光。世上最让人恨的,莫过于这蝉声,它不但送走了行人,更是送走了秋天。

注释:

  • 断角:指蝉的叫声,寓意衰败和忧愁。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搔首:搔首弄姿,形容思索或等待的动作。
  • 行人:指过路的人,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 堪恨:令人厌恶、讨厌的意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蝉,常被视为秋天的象征,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陆游以蝉声送行人、送秋,暗含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其诗风豪放且深刻,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日,正值时光流逝,离别之情愈发浓厚。陆游在诗中通过蝉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时光的感慨和对故人离别的忧伤。

诗歌鉴赏:

《秋日闻蝉》是一首充满秋日萧瑟情怀的作品。诗中用“断角斜阳”描绘了秋天渐渐沉寂的景象,给人一种愁苦的感受。在长亭中,诗人搔首等待,似乎在期待什么,却又心生惆怅。接着,诗人将蝉的叫声与行人离去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蝉声的厌恶,认为它不仅送走了过往的旅人,更是将秋天的时光一并送走。通过蝉的叫声,诗人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不满和对生命无常的深思。这首诗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邃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挣扎与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断角斜阳触处愁”:斜阳映照在身上,愁绪随之而生,暗示时光的流逝。
    2. “长亭搔首晚悠悠”:在长亭中,我搔首思索,感叹时光的悠长与无奈。
    3. “世间最是蝉堪恨”:对蝉声的厌恶,认为它是送走行人和秋天的罪魁祸首。
    4. “送尽行人更送秋”:蝉声不仅送走行人,更送走了整个秋天,暗含对生命流逝的感触。
  • 修辞手法

    • 比喻:蝉声比作“送行人”,表现出其带来的离别情绪。
    • 拟人:将蝉赋予情感,表现其对人心的影响。
    • 对仗:如“长亭搔首”“送尽行人更送秋”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蝉声,传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离别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 斜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长亭:常用作离别的场所,代表着孤独和思念。
  • :秋天的象征,寓意着无情的时间和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断角斜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平静

  2. 诗人对于蝉的态度是? A. 喜欢
    B. 无所谓
    C. 厌恶

  3. “长亭搔首”中的“搔首”意为? A. 思索
    B. 欢笑
    C. 休息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但陆游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常常以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为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