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人迹稀,柴扉昼常掩。
小池清见底,疏雨时数点。
蝉嘒秋未衰,花房暮先敛。
老大固多伤,年华还冉冉。
白话文翻译:
幽静的居所里人迹稀少,柴门白天常常紧掩着。
小池塘的水清澈见底,偶尔有几滴稀疏的雨水落下。
蝉鸣声中,秋天的气息尚未衰退,花瓣在傍晚时分已开始收敛。
年纪渐长自然多有伤感,时光却依然缓缓流逝。
注释:
- 幽居:隐居,指生活在偏僻安静的地方。
- 人迹稀:人走得少,指环境的宁静。
- 柴扉:用柴木制成的门,多用于农村或乡间居所。
- 昼常掩:白天常常关闭,表现出一种孤独和静谧。
- 小池清见底:小池塘的水非常清澈,可以看到池底。
- 疏雨时数点:稀疏的雨水偶尔落下,描绘了清冷的天气。
- 蝉嘒:蝉鸣,表示夏秋交替时的蝉声。
- 花房暮先敛:花朵在黄昏时分开始收拢,象征着即将结束的生命。
- 老大固多伤:年纪大了自然会有许多伤感。
- 年华还冉冉:时光缓缓流逝,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多以爱国主义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描绘的宁静环境与内心的感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幽居生活。
诗歌鉴赏:
《幽居》是陆游在晚年时写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幽静的生活环境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个宁静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首句“幽居人迹稀”,即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柴扉昼常掩”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小池塘的清澈与偶尔的细雨,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美感。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蝉声依然响起,却又透出一丝秋意,暗示着生命的衰退与时间的流逝。
“花房暮先敛”一句,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花朵的收敛象征着青春的渐行渐远。而最后两句“老大固多伤,年华还冉冉”,则是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年岁的增长带来了伤感,但时光依然在悄然流逝。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及自我处境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居人迹稀:诗人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周围人稀少,体现了隐居的孤独与宁静。
- 柴扉昼常掩:柴门白天常关,暗示与外界的隔绝,增强了幽静的氛围。
- 小池清见底:小池塘水清澈,具有一种静谧之美,象征内心的宁静。
- 疏雨时数点:偶尔下的细雨,增加了环境的清新感,同时也渗透出一种惆怅。
- 蝉嘒秋未衰:蝉鸣的声音仍然响亮,暗示着生命的坚持,但同时也暗示着秋天的即将到来。
- 花房暮先敛:花朵在黄昏时分开始闭合,象征着生命的衰退和时间的流逝。
- 老大固多伤:年纪渐长,经历了许多的伤痛,表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
- 年华还冉冉:时光依旧缓缓流逝,尽管遭受伤痛,但生活依然在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 拟人:如“花房暮先敛”,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整体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幽静的生活环境,传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抗衰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象征隐逸与宁静。
- 池塘:象征内心的清澈与平静。
- 细雨:象征生命中的稀疏与孤独。
- 蝉鸣:象征生命的坚持与忧伤。
- 花朵:象征青春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
- 时光:象征岁月的无情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居”指的是: A. 人多热闹的地方
B. 偏僻安静的住所
C. 繁华的城市 -
“柴扉昼常掩”中的“柴扉”是指: A. 木制的门
B. 竹制的门
C. 铁门 -
诗人对时光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无奈与感慨
C. 忽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诗词对比: 陆游的《幽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感慨与时光的流逝,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恬淡。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