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时间: 2025-04-29 03:04:20

归卧已如狐首丘,不妨解剑换吴牛。

扫空身外闲荣辱,阅尽樽前旧辈流。

学道漫希僧坐夏,忧时常媿士防秋。

一年历日开强半,叹息人间岁月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
归卧已如狐首丘,不妨解剑换吴牛。
扫空身外闲荣辱,阅尽樽前旧辈流。
学道漫希僧坐夏,忧时常媿士防秋。
一年历日开强半,叹息人间岁月遒。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像狐狸一样在山丘上安卧,不妨把剑解下,换成吴地的牛。
将身外的闲荣辱都扫空,看看酒樽前那些老一辈的流派。
学道的希望像和尚在夏天坐禅般渺小,忧虑的时光常让我感到羞愧。
一年已经过了一半,叹息人间的岁月如同长河般悠远。


注释:

  • 狐首丘:指狐狸的头,暗喻安稳的生活状态。
  • 吴牛:吴地的牛,指代安逸的生活。
  • 扫空:清除,消除。
  • 樽前:酒樽前,指饮酒的场所。
  • 学道:追求道理或修行。
  • 士防秋:士人对秋天的警惕,暗指时光流逝的忧虑。
  • 历日:经过的日子,时间的流逝。
  • 岁月遒:形容岁月的悠长和珍贵。

典故解析:

“吴牛”与“剑”暗指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吴地为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象征着安逸的生活和物质享受。诗中提到的“扫空身外闲荣辱”,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生平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失意,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陆游在《即事》中,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以“归卧已如狐首丘”引入,表明诗人已然放下世俗的纷争,选择一种隐逸的生活。接着“解剑换吴牛”,不仅是对自身状态的自嘲,也是对士人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扫空身外闲荣辱”一句中,陆游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无所谓,反而更珍视内心的宁静与安然。接下来的“阅尽樽前旧辈流”,则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老一辈的智慧和经验在酒樽前交汇,形成一种对话与思考。

后半部分的“学道漫希僧坐夏”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和对修行的渺小期待,而“忧时常媿士防秋”则揭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常常感到羞愧。最后一句“叹息人间岁月遒”,以感叹收尾,强调了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深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简练,体现了陆游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及其人生态度的转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卧已如狐首丘: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安静生活的心态。
  2. 不妨解剑换吴牛:自嘲地放下武器,追求安逸的生活。
  3. 扫空身外闲荣辱:强调内心的平和,不受外界影响。
  4. 阅尽樽前旧辈流:通过饮酒,与历史对话,反思过往。
  5. 学道漫希僧坐夏:对修行的渺小期望,表现出一种无奈。
  6. 忧时常媿士防秋:忧虑时间的流逝,常常感到羞愧。
  7. 一年历日开强半:感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带有伤感。
  8. 叹息人间岁月遒: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流露出对岁月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狐首丘”,形象生动,传达安逸之意。
  • 对仗:如“荣辱”和“酒樽”,形成韵律感。
  • 排比:如“学道漫希”和“忧时常媿”,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陆游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切感慨。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强调珍惜时间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意象分析:

  • 狐首丘:象征安逸的生活,反映诗人的内心归宿。
  • 吴牛:代表富足与安宁的生活状态。
  • 樽前:象征旧时光的聚会,承载着历史记忆。
  • 士防秋:寓意对未来的忧虑,体现诗人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即事》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功名的渴望
    • B. 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C. 对爱情的追忆
  2. “扫空身外闲荣辱”中“扫空”指的是什么?

    • A. 清除内心的烦恼
    • B. 清除身外的名利
    • C. 清除所有的东西
  3. 诗中提到的“吴牛”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安逸的生活
    • C. 贫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陆游的《即事》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而白居易则侧重于抒发离别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反映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