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

时间: 2025-01-11 05:41:10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

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

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
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
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白话文翻译:

在通往庐阜的江路上,经过松门来到虎溪。
听说你在寻找宁静的乐趣,今夜在招提寺中留宿。
石镜山的精灵感到畏惧,禅宗的枝头让鸽子感到恐惧栖息。
一盏灯光如同领悟之道,照亮了旅人迷茫的心。

注释:

  • 庐江:地名,指庐江流域。
  • 松门:松树门,可能是指一处山门。
  • 虎溪:地名,指虎溪河。
  • 寂乐:安静的快乐,指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 招提:招提寺,佛教寺院的名称。
  • 石镜山:地名,传说中山中有精灵。
  • 精怯:精灵害怕,表示神秘的气氛。
  • 禅枝:禅宗的树木,指代佛教的境界。
  • 鸽栖:鸽子栖息,表示环境的宁静。
  • 一灯如悟道:一盏灯光如同领悟真理,形容灯光的启示作用。

典故解析:

  • 招提寺:招提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常常吸引文人来此修身养性。
  • 石镜山:山中传说有精灵,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灵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代表了盛唐山水诗的高峰。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结合而著称,常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夜晚在招提寺宿泊之际,思念故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描绘了寂静的夜晚和自然景色,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是孟浩然在夜晚宿于招提寺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沿江而行,途经庐阜,进入虎溪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秀丽与诗人的游历。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内心的感受,提到“闻君寻寂乐”,显示了对故人的关心与情谊。

诗中“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的描写,融入了自然与佛教意象,表现出一种和谐而又神秘的氛围。最后两句“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更是将灯光与领悟的道理相联系,表现出在夜色中思考人生的迷惘与追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体现了孟浩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路经庐阜:描绘了诗人在江边行走,经过庐阜的情景。
  2. 松门入虎溪:松树门口通向虎溪,暗示了一种静谧的环境。
  3. 闻君寻寂乐:听说朋友在追求宁静与快乐,表达了对朋友生活的关心。
  4. 清夜宿招提:在清澈的夜晚,诗人选择在招提寺中宿泊。
  5. 石镜山精怯:山中的精灵感到害怕,表现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6. 禅枝怖鸽栖:禅宗的树木让鸽子感到恐惧,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7. 一灯如悟道:一盏灯光如同领悟真理,象征着启示与思考。
  8. 为照客心迷:灯光照亮了旅人的迷惘,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灯如悟道”,将灯光比作领悟的真理。
  • 拟人:如“石镜山精怯”,赋予山中精灵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友谊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融,展现了孟浩然对生活的洞察与反思,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探索。
  • 松门:代表了自然的静谧与宁静。
  • 虎溪:寓意着流动的生命与时光。
  • 石镜山: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灵性。
  • 一灯:代表启示与思考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招提寺”是指什么?

    • A. 一处山峰
    • B. 一座佛教寺院
    • C. 一条江河
  2. “江路经庐阜”中“庐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地名
    • C. 一座寺庙
  3. “一灯如悟道”中的“悟道”主要指什么?

    • A. 领悟真理
    • B. 迷失方向
    • C. 安静生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两人同为盛唐诗人,王维的诗更多表现出山水的清幽与哲理,孟浩然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