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晃重山》
时间: 2024-09-19 21:15: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月晃重山
陆游 〔宋代〕
芳草洲前道路,夕阳楼上阑干。
碧云何处问归鞍。
从军客,耽乐不思还。
洞里神仙种玉,江边骚客滋兰。
鸳鸯沙暖鹡鸰寒。
菱花晚,不奈鬓毛斑。
白话文翻译
在芳草洲前的道路上,夕阳映照着楼上的栏杆。
我在碧蓝的云彩中,何处去问归途的马鞍?
身为从军的客人,沉迷于眼前的欢乐而忘却归还。
洞中神仙种植着玉石,江边的骚客却栽培着兰花。
鸳鸯在沙滩上感到温暖,而鹡鸰却觉得寒冷。
菱花晚照之下,我无奈地看着鬓发已白。
注释
- 芳草洲:指生长芳草的洲滩,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 阑干:指楼阁的栏杆,寓意高处的闲适。
- 碧云:指青蓝色的云彩,象征清新与悠远。
- 从军客:指在军中服役的人,暗示战争带来的离别与思乡之情。
- 神仙:指传说中的神灵,通常与长生、超脱有关。
- 鸳鸯:一种水鸟,通常象征爱情与和谐美好。
典故解析
- 神仙种玉:古代传说中,神仙能够种植出珍贵的玉石,这里暗示着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江边骚客:骚客常指文人、诗人,体现了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抒发爱国情怀闻名。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国破家亡,他的诗作常反映出悲愤与忧国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积弱的时期,诗人常常怀念往昔的辉煌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江月晃重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通过“芳草洲前道路,夕阳楼上阑干”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高楼的栏杆上,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惆怅的感觉。而“碧云何处问归鞍”则引出诗人对归乡的思考,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接下来,诗人提到“从军客,耽乐不思还”,这句直指从军者在外的生活状态,他们往往沉溺于眼前的享乐,而忘却了归家的心情。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也暗含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诗人提到“鸳鸯沙暖鹡鸰寒”,通过对比表现出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感受,生动地传达了温暖与冷漠的对比,进而引发读者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而最后一句“菱花晚,不奈鬓毛斑”,则以自嘲的方式,表现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穿插着深刻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忧虑,体现了陆游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草洲前道路:描绘了一条通往芳草洲的道路,传达出自然的美好。
- 夕阳楼上阑干:夕阳照耀着楼上的栏杆,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
- 碧云何处问归鞍:表现出对归乡的渴望和寻找归途的无奈。
- 从军客,耽乐不思还:刻画了从军者沉迷于欢乐而忘却归家的情景。
- 洞里神仙种玉:象征着理想中的隐逸生活,表现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 江边骚客滋兰:展示了文人雅士在江边栽培兰花的情景,体现文人的闲适生活。
- 鸳鸯沙暖鹡鸰寒:对比两种水鸟不同的感受,反映社会的冷暖人情。
- 菱花晚,不奈鬓毛斑:运用自嘲的方式表达对衰老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洞里神仙种玉”,用神仙比喻理想生活的超脱与美好。
- 对仗:如“鸳鸯沙暖鹡鸰寒”,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感情,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归乡无奈的感慨,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传达出自然的生机。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美好。
- 菱花:象征着美丽与脆弱,暗示人事的无常。
文化内涵
诗中意象的运用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芳草与夕阳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芳草洲”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诗人居住的地方
C. 生长芳草的洲滩
D. 一座庙宇 -
“鸳鸯沙暖鹡鸰寒”中的“鸳鸯”象征: A. 孤独
B. 爱情
C. 友情
D. 自由 -
诗人对归乡的情感是: A. 期待
B. 无奈
C. 幸福
D. 快乐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江月晃重山》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陆游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而李白则充满了浓厚的乡愁与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