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读中兴碑》
时间: 2025-01-27 03:29:23意思解释
浯溪读中兴碑
原文展示
文于天地不两天,我昔闻自浯溪歌。
浯溪深处漫郎宅,后有作者何其多。
中兴一颂岿然在,手剔苍藓三摩挲。
当时翰墨鲜高手,谁与八代回狂波。
鸾台凤阁数燕许,东封石刻徒媕娿。
斯文独任起衰责,采薇六月相肩摩。
平原颜公忠烈士,肝胆契合心手和。
大书特书照岩户,如日始出星交罗。
想当握笔几透爪,一一劲挺无纤颇。
因思往迹发长喟,乱由入召非由他。
妖妃孽臣早不断,乃出下策驰青骡。
艰难百战两京复,实赖灵武挥天戈。
儒官扬厉职应尔,讵忍腹诽含谯诃。
余子纷纷若镌凿,强作解事理则那。
三吾亭子高嵯峨,下有石镜冷不磨。
飞泉㶁㶁生盘涡。
惜哉无人洗山骨,奈此玉佩琼琚何。
白话文翻译
天地之间,才华出众的人并不多,我曾经听说过浯溪的歌声。
浯溪深处有许多文人居住,后来的作家何其众多。
中兴之作的颂词巍然屹立,手指剔除苍苔细细摩挲。
当时的书法高手鲜见,谁能与八代的狂放相比呢?
鸾台凤阁的燕子数量有限,东封石刻徒然显得渺小。
文人独自承受着衰败的责难,六月采薇时肩并肩相摩。
平原的颜公忠烈士,誓言肝胆相照心心相印。
大书特书照耀岩石门,如日初升星辰交错。
想当年握笔的力量,一一劲挺毫无纤细之感。
因思往事发出长叹,乱世的召唤并非出自他人。
妖妃和孽臣早已被铲除,才出奇策驰骋青骡。
艰难百战后两京恢复,实在要仰仗灵武挥舞天戈。
儒生们扬名立万,本应如此,怎忍心暗中讥讽。
余子纷纷如同雕刻,强作解事理又能如何?
三吾亭子巍峨高耸,下面的石镜冷冷不磨。
飞泉潺潺生出涡旋。
可惜无人来洗刷山的骨骼,何必留此玉佩琼琚?
注释
- 浯溪:在诗中指代一个与文人雅士有关的地方,象征文化的滋养之地。
- 中兴: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复兴时期,通常与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复兴相关。
- 苍藓:指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 鸾台凤阁:象征高雅的文人住所或聚会场所。
- 平原颜公:指的是历史上忠义的文人颜真卿,象征忠诚和正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虞,清代诗人,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化,风格典雅,擅长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慨。
创作背景
《浯溪读中兴碑》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复兴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文人雅士的追思,以及对忠义精神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浯溪的文人氛围,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中兴一颂”、“平原颜公”等,显示出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同与敬仰。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浯溪的描绘,展现出许多文人雅士的聚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代文人境遇的感慨。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强调了文化和忠义的重要性。整首诗在情感上饱含着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作者对文化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于天地不两天:才华出众的人不常见,强调了人才的稀缺。
- 我昔闻自浯溪歌:作者曾听说过浯溪的歌声,表示对那个地方的向往。
- 浯溪深处漫郎宅:形容浯溪深处有许多文人在此居住。
- 后有作者何其多:后来的作家不断涌现,表现出文化的延续性。
- 中兴一颂岿然在:对中兴之作的赞美,强调其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文于天地不两天”,将人才比作天地之间的稀缺资源。
- 对仗:整首诗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如日始出星交罗”,强调出文化的光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和对文人雅士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文化繁荣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浯溪:代表文人聚集的文化圣地。
- 苍藓:象征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逝。
- 飞泉:代表自然之美,暗喻文化的清新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平原颜公”是谁?
- A) 颜真卿
- B) 李白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中兴”指的是什么?
- A) 一次文化复兴
- B) 一次历史事件
- C) 一位著名诗人
答案
- A) 颜真卿
- A) 一次文化复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 《望岳》:杜甫的作品,展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词对比
《浯溪读中兴碑》 vs. 《春江花月夜》
- 两首诗都体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后者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