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季昭谪象州》

时间: 2025-01-27 03:31:49

一封书奏触天威,万里徒行出帝畿。

始得明时来谠论,岂知薄命堕危机。

身同季弟辞兄去,女抱婴儿伴丹归。

风雨潇潇秋又老,雁应不到岭南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胡季昭谪象州
丁黼 〔宋代〕

一封书奏触天威,
万里徒行出帝畿。
始得明时来谠论,
岂知薄命堕危机。
身同季弟辞兄去,
女抱婴儿伴丹归。
风雨潇潇秋又老,
雁应不到岭南飞。

白话文翻译

一封奏折触怒了天子,
我只能远行,离开皇宫。
刚刚得到明理的时机来进行劝谏,
却没想到命运薄弱,陷入了危机。
我和季弟一起告别兄长,
他妻子抱着婴儿,陪着丹桂回去。
秋风雨声潇潇,岁月又老去,
雁群应该无法飞到岭南去。

注释

  • 书奏:上书,奏折。
  • 天威:指皇帝的威严。
  • 帝畿:帝王的都城。
  • 谠论:正直的言论。
  • 薄命:命运薄弱,指遭遇不幸。
  • 危机:困境,危难。
  • 季弟:指诗人同父异母的弟弟。
  • 丹归:指丹桂,即桂花,寓意美好,常用来比喻归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黼(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仲明,号青山,曾任官职,诗风清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政治动荡,许多文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胡季昭因言辞触怒权臣,被贬至象州,丁黼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及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送胡季昭谪象州》是一首情感深沉的送别诗。全诗通过对贬谪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一封书奏触天威,万里徒行出帝畿”,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胡季昭因上书而遭贬的情景,表达了对权力的恐惧和对命运的不满。接着“始得明时来谠论,岂知薄命堕危机”,诗人感叹在明理的时机却未能逃脱厄运,显示出对政治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中间几句“身同季弟辞兄去,女抱婴儿伴丹归”,则通过对胡季昭家庭的描绘,展现了他离别的惆怅与不舍。末尾“风雨潇潇秋又老,雁应不到岭南飞”,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与离别的愁苦,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唤起读者对离别的共鸣。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传达了深厚的人情与对社会的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封书奏触天威:一句揭示了胡季昭因上书而遭贬的原因,突显出权力的压迫。
  2. 万里徒行出帝畿:表达了诗人对他被迫远行的悲痛,万里之遥象征着离别的艰难。
  3. 始得明时来谠论:一方面是对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却是对现实的失望。
  4. 岂知薄命堕危机:无奈地感叹命运的捉弄。
  5. 身同季弟辞兄去: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谊,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6. 女抱婴儿伴丹归:描写了家庭的温暖与离别的无奈。
  7. 风雨潇潇秋又老:自然景象的描摹,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8. 雁应不到岭南飞:以雁的迁徙比喻无法返回的失落,烘托出离别的悲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雨潇潇”,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用“雁”象征离别与思乡,富有诗意。
  • 拟人: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增强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朋友的关切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对政治黑暗的抗议和对友情的珍视,情感深厚且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奏:象征理想与追求,暗含对权力的反抗。
  • 帝畿:代表权力中心,暗示政治的压迫。
  • 季弟:象征家庭与亲情的牵绊。
  • 风雨潇潇:象征离别的萧瑟与悲伤。
  • :象征离别与思乡,寄托了对故土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因何原因写这首诗?

    • A. 祝贺朋友升官
    • B. 送别朋友被贬
    • C. 参加朋友婚礼
    • D. 赞美秋天
  2. “风雨潇潇秋又老”的意思是?

    • A. 秋天的风雨很大
    • B. 生命的流逝与离别的愁苦
    • C. 秋天的景色很美
    • D. 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的送别诗,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命运的无奈。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送别诗,情感同样深沉且富有意境。

诗词对比

  • 丁黼与王维的送别诗都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但丁黼更侧重于政治背景与个人命运,王维则更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切。
  •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的不同,反映出各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