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却寄元九》

时间: 2025-01-10 19:04:17

蒲池村里匆匆别,沣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后却寄元九
作者: 白居易

蒲池村里匆匆别,
沣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
万重离恨一时来。

白话文翻译:

醉酒后,我在蒲池村与好友匆匆告别,
在沣水桥边,回头凝望,心中不舍。
走到城门时,酒意渐消,清醒过来,
心中涌现出万千离愁,瞬间涌上心头。

注释:

  • 蒲池村: 地名,白居易曾在此地生活和游历。
  • 沣水桥: 桥名,指的是沣河的桥,象征着离别的地方。
  • 城门: 指的是城市的入口,象征着归途和离别的地方。
  • 残酒醒: 指酒意逐渐消退,心情由醉转为清醒。
  • 万重离恨: 形容离别所带来的沉重和复杂的情感。

典故解析:

  • 酒后离愁: 在古代诗词中,酒常常与离别、思乡等主题联系在一起。白居易在此借酒抒发离愁,表现了离别的苦楚与思念的深切。
  • 沣水: 这一水域在唐代可算是著名景点之一,诗人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白居易的作品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白居易在蒲池村游历期间,表达了他与友人元稹的离别之情。诗中通过酒来引出离愁,反映了他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感伤。

诗歌鉴赏:

《醉后却寄元九》是一首抒发离愁的诗作,整体上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在蒲池村与友人匆匆别离的情景,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尤其是“蒲池村里匆匆别”,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急促与无奈,显示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接下来的“沣水桥边兀兀回”,则是诗人回头凝望,心中充满了不舍。这一意象的使用,让人感受到一种情感的沉重,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诗人心中万千思绪交织。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从醉意中醒来,意识到离别的痛苦,万重离恨涌上心头,体现了一种对友谊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白居易对于友谊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令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蒲池村里匆匆别: 描述离别的匆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 沣水桥边兀兀回: 用“兀兀”形容回头的情景,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行到城门残酒醒: 酒意消退,象征清醒后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 万重离恨一时来: 形容离愁的沉重与突如其来,展现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仗、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丰富,如“蒲池村”、“沣水桥”等,表现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醉酒与离别的结合,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与离别的痛苦,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池: 象征着友谊的温馨与美好。
  • 沣水: 代表了离别的地方,寄托了诗人的思念。
  • : 既是饮品,也是情感的媒介,象征着欢聚与离别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村庄与友人匆匆别? A. 沣池村
    B. 蒲池村
    C. 长安

  2. 诗中提到的“沣水桥”象征什么? A. 欢聚
    B. 离别
    C. 思乡

  3. “万重离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快
    B. 深沉忧伤
    C.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送别诗,情感深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思乡与离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李白: 白居易的诗往往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生活的真实,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壮丽。两者在离别主题上的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