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

时间: 2025-01-26 03:07:47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月光朦胧而明亮,香气渐渐散去,枕头和席子显得清冷。翠绿的屏风遮住了烛光的影子,红色的衣袖轻轻拉动着帘子,发出细微的声响。我坐了很久,吟诗终于停下,这时刚要入睡,却还没有做梦。突然传来鹦鹉的叫声,打扰了我的思绪。

注释:

  • 人定:指夜深人静。
  • 月胧明:月光朦胧而明亮。
  • 香消:香气渐渐散去。
  • 枕簟:枕头和席子。
  • 翠屏:绿色屏风。
  • 烛影:蜡烛的影子。
  • 红袖:红色的衣袖,暗示女性。
  • 下帘声:拉动帘子时发出的声音。
  • 教鹦鹉:有人教鹦鹉说话。
  • 故故语相惊:鹦鹉的叫声让人惊讶。

典故解析:

在唐代,夜晚的文人通常在月光下吟诗作对,诗中常常出现月亮、香气等意象,表现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鹦鹉在古代常被视为聪明的鸟,有时用来象征幽默与惊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吟,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广泛流传,风格平易近人,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人定》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透出一丝孤独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思绪的纷扰。首联“人定月胧明”以清晰的月光引入夜景,接着通过“香消枕簟清”表达了孤独的情感,渐渐地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则为诗增添了几分生活的细节,表现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气氛。而“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则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困扰。最后一句“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突显了夜的寂静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打破,给人一种意外与惊讶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生活中难免有意外的干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静谧夜晚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定月胧明:夜深人静,月光朦胧而明亮,营造了安静的夜晚气氛。
  2. 香消枕簟清:香气散去,枕头和席子显得清冷,暗示孤独与冷清。
  3. 翠屏遮烛影:绿色屏风遮住了烛光的影子,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4. 红袖下帘声:红色衣袖轻拉帘子,细微声响打破了夜的静谧。
  5. 坐久吟方罢:长时间吟诗,表明诗人的专注。
  6. 眠初梦未成:刚要入睡,却还没有做梦,反映出思绪的纷乱。
  7. 谁家教鹦鹉:突如其来的鹦鹉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8. 故故语相惊:鹦鹉的话语让人感到惊讶,增添了诗的趣味。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月胧明”比喻夜的宁静。
  • 拟人:将鹦鹉的叫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展现了人在静谧中思索的深刻情感,同时也反映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干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和孤独。
  • :代表温暖和生活的细腻。
  • 翠屏:象征遮挡和隐秘。
  • 红袖:暗示女性的柔美和温情。
  • 鹦鹉:象征惊讶和突如其来的打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胧明”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光
    • C) 星星
  2. “坐久吟方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睡着了
    • B) 专注于创作
    • C) 想要离开
  3. “谁家教鹦鹉”中的鹦鹉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热闹
    • B) 意外的打扰
    • C) 友谊

答案:

  1. B) 月光
  2. B) 专注于创作
  3. B) 意外的打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表达了思念之情。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家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而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相关的古诗词分析书籍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