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下》

时间: 2025-01-11 14:31:53

西日照高树,树头子规鸣。

东风吹野水,水畔江蓠生。

尽日看山立,有时寻涧行。

兀兀长如此,何许似专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郊下
白居易 〔唐代〕
西日照高树,树头子规鸣。
东风吹野水,水畔江蓠生。
尽日看山立,有时寻涧行。
兀兀长如此,何许似专城。

白话文翻译:

在西边的太阳照耀下,高大的树木显得格外挺拔,树头上,子规鸟在鸣叫。
东风拂过野外的水面,水边的江蓠草也随风摇曳。
整天站在山头上观看,偶尔会寻着小溪走去。
就这样悠闲地过着日子,何必和繁忙的城市生活相比呢?

注释:

  • 西日:西边的日落或夕阳。
  • 子规:一种鸟,常常在春天鸣叫,象征着思乡之情。
  • 江蓠: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兀兀:形容悠闲的样子,指无所事事的状态。
  • 专城:指繁华的城市生活,与自然的宁静相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题材涵盖社会生活、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等,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白居易在晚年时,隐居于乡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郊下》是他对自然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反思。

诗歌鉴赏:

《郊下》是一首表现自然宁静与田园生活的诗作。白居易在诗中通过描绘乡野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城市生活的逃避。在西边的夕阳照耀下,树木和鸟鸣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同时,东风吹拂着水面,江蓠草随风摇曳,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的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最后一句“兀兀长如此,何许似专城”,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坚定信念,指出无论城市多么繁华,都无法与这种自然的宁静相比。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这首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繁忙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白居易心中那份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日照高树:夕阳照在高大的树木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2. 树头子规鸣:树头上,子规鸟在欢快地鸣叫,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3. 东风吹野水:东风轻轻吹过,水面泛起涟漪,展现自然的柔和。
  4. 水畔江蓠生:水边的江蓠草生长茂盛,象征着自然的繁荣。
  5. 尽日看山立:整天站在山上,观赏远处的山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沉醉。
  6. 有时寻涧行:偶尔会去溪边小路散步,体现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7. 兀兀长如此:悠闲自在地过着这样的生活,表现了诗人的满足。
  8. 何许似专城:与繁忙的城市生活相比,这样的生活更加珍贵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自然与城市生活,突显出宁静的自然生活的优越性。
  • 拟人:让自然中的鸟和植物具有生命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 意象:使用“夕阳”、“子规”、“江蓠”等意象,营造出诗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城市的反思,传达了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西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心情。
  • 子规:象征着思乡和纯真的情感。
  • 江蓠: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 山涧:象征着自由和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郊下》的主题,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 赞美繁华城市生活
    B. 反思田园生活的单调
    C. 向往自然与宁静
    D. 描述战争中的景象

  2. “西日照高树”中的“高树”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参天大树
    C. 小村庄
    D. 高山

  3. 白居易在诗中与城市生活做了什么样的比较?
    A. 认为城市更好
    B. 认为城市生活忙碌,宁静的乡村生活更为可贵
    C. 认为城市生活无聊
    D. 认为城市生活与自然无关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鹿柴》 王维
  • 《春夜喜雨》 杜甫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但白居易的《郊下》更加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对《郊下》的深入解析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诗人的情感和艺术风格,同时也能体会到自然生活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