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镜赠别》
时间: 2025-01-26 03:0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以镜赠别
白居易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
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我像明月,而我却认为自己胜过明月。
明月并不是不明亮,只是一年中有十二个月缺。
这岂能比得上玉匣里的明珠,或如清水般常常澄澈。
当明月破碎,天色暗淡时,圆明的月亮依旧不会停歇。
我因年老而惭愧,鬓边已经有斑白的雪。
不如把这镜子赠给年轻人,能够照出他青丝的秀发。
因为你将要千里远行,就把这镜子当作离别的信物。
注释: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美好与光明。
- 玉匣:用玉制成的匣子,指珍贵的物品。
- 斑斑雪:形容鬓发中夹杂的白发,表达衰老的感慨。
- 青丝发:年轻时黑色的头发,象征青春与活力。
典故解析:
- 明月照人:古诗中常用明月作为美的象征,寓意清明和皎洁。
- 玉匣:古代文学中常用玉来象征高贵和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风格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涉及社会生活、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观,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
《以镜赠别》是白居易在送别友人时所作,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年轻时光的怀念。诗中以镜子为媒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以镜赠别》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赠别诗。全诗通过明月与镜子的对比,展现了白居易对于美与光明的追求。诗的开头,诗人用“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引入,表明自己虽然与明月同样明亮,但内心对人生的理解更深沉。明月的缺失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而“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则强调了内心的澄明与平静。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年轻的向往。对于年老的自己,他感到惭愧,而将镜子赠予年轻人,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青春的寄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白居易在生活中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反思,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
人们说我像明月,我却认为自己比明月更胜一筹。 -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明月并不是不明亮,只是一年中有十二个月缺。 -
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这岂能比得上玉匣中的明珠,或如常常澄清的水。 -
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
当明月破碎、天色暗淡时,圆明的月亮依旧不停歇。 -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我因年老而感到羞愧,鬓边已经有斑白的雪。 -
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
不如把这镜子赠给年轻人,能够照出他青丝的秀发。 -
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因为你即将千里远行,就把这镜子当做离别的信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明月,彰显自信与自谦。
- 对仗:诗句中有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明月、镜子都象征着美好与光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青春的向往以及对衰老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美好与光明,代表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 镜子:象征反思与自省,传递对友人的祝福。
- 青丝:象征青春与活力,寄托对年轻人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黑暗
B. 美好与光明
C. 伤感 -
“岂如玉匣里”中的“玉匣”象征什么?
A. 贫穷
B. 高贵与纯洁
C. 复杂 -
诗人对年轻人有什么期望?
A. 祝福与希望
B. 忍耐与等待
C. 逃避与放弃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长恨歌》:同样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亮寄托思念之情,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 《白居易传》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