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文叔分教融州
别来三载一相逢,
百越云山意万重。
回雁峰高霜月冷,
梦魂犹忆帝城钟。
白话文翻译:
自从分别已经三年,竟然没有再相见。
百越的云山之间,思念之情如同那万重的山峦一样厚重。
回雁峰上高高的霜月冷冷清清,
我在梦中依然怀念着帝城的钟声。
注释:
- 别来:分别之后。
- 三载:三年。
- 一相逢:一次相见。
- 百越:古代地名,指今广西、广东一带。
- 意万重:思念之情非常深厚。
- 回雁峰:地名,指的是一个高峰。
- 霜月冷:霜降的月份,表示寒冷的时节。
- 梦魂犹忆:在梦中仍然思念。
- 帝城钟:指的是古都的钟声,代表着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迪,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赵迪与好友陈文叔分别三年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怀念。在当时,因社会动荡及个人仕途,诗人常常身处异地,内心充满对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分离为主题,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别来三载一相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相聚的渺望。接着“百越云山意万重”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这段时间里思念的深厚情感,犹如那重重叠叠的山峦,无法言喻。诗中“回雁峰高霜月冷”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孤独和寒冷,增加了情感的深度。最后“梦魂犹忆帝城钟”,则将思念推向了高潮,梦中的钟声仿佛是与故乡的联系,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而又美好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来三载一相逢:自从分别已过三年,一次也没见面,表达了时间的漫长与相聚的渴望。
- 百越云山意万重:在百越的云山之间,思念如万重山峦般沉重,显示思念的深厚。
- 回雁峰高霜月冷:描绘高峰上的寒冷霜月,象征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 梦魂犹忆帝城钟:梦中仍然记得故乡的钟声,暗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万重”,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云山”、“霜月”、“钟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故乡的眷恋,情感深沉而细腻,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意象分析:
- 云山:象征遥远与思念,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 霜月: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钟声:象征故乡的牵挂,寄托了对往昔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别来三载”是指多少年? A. 一年
B. 三年
C. 五年
D. 七年 -
“百越云山”中的“百越”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今江苏
B. 今江西
C. 今广西、广东
D. 今陕西
答案:
- B. 三年
- C. 今广西、广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情感更加豪放。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历史的回忆,表现出对故人的感慨,情感更为磅礴。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赵迪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