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忆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1:28: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忆 其一
黄宗羲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镫前。
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
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白话文翻译:
在这地方怎能再度度过这些年,我的身体在炉火前感到惭愧。
在梦中失去的孩子呼唤我,天边的招魂鸟为我设下筵席。
许多好友因忠诚和节义而被传颂,人情世故却并不止于断交。
如今我数算着几次生死,虽然还活着,却依旧被病痛折磨。
注释:
- 此地: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镫前:指火炉前,表示身体虚弱,无法自持。
- 梦中失哭:在梦中失去儿子,悲痛呼喊。
- 招魂鸟:传说中能引导亡灵归来的鸟,象征着死亡和哀思。
- 忠节传:指朋友的忠义与节操被传颂。
- 绝交篇:人情的冷漠,友情的断绝。
- 屈指:用手指算数,表示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初,号香岩,晚号鲁山,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他是明末的抗清志士,对封建统治进行批评,提倡民主思想,主张人本主义。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宗羲卧病期间,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生死的思考,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家庭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病卧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首句“此地那堪再度年”即表露出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无奈,病痛使他无法像往常一样生活,感到极大的惭愧与痛苦。随后的梦中呼喊则揭示了家庭的温情与失去的悲痛,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深沉忧虑。
“好友多从忠节传”一句,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暗含对友情的珍惜,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最后两句则强调了生死的无常,虽然未死,但病痛已让他如同死去,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透出一种对生命和友情的深刻反思,让人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地那堪再度年:表达对生活环境和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 此身惭愧在镫前:身处病痛之中,感到羞愧。
- 梦中失哭儿呼我:梦中失去孩子,唤起对家庭的思念和悲痛。
- 天末招魂鸟降筵:象征死亡的招魂鸟,表达对亡者的怀念与惋惜。
- 好友多从忠节传:友人的忠诚与义气被后人传颂。
- 人情不尽绝交篇:人情的复杂与变化,友情并不总是持久。
- 于今屈指几回死:数算自己经历的生死变迁。
- 未死犹然被病眠:虽然还活着,但病痛让生活如同死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痛比作死去,增强了痛苦的感受。
- 拟人:招魂鸟被赋予了引导亡灵的功能,增添了神秘色彩。
- 对仗:如“忠节传”与“绝交篇”,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人情的冷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病痛与生死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揭示了人世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 镫前:象征虚弱与无能为力,代表病痛。
- 招魂鸟:象征死亡与哀思,反映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 好友:象征忠诚与友情,表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宗羲
C. 杜甫 -
“梦中失哭儿呼我”中的“失哭”指的是什么?
A. 失去的亲人
B. 失去的财富
C. 失去的时间 -
诗中提到的“招魂鸟”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死亡
C. 财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乡愁的感慨,而黄宗羲的诗则更侧重于生死与友情的反思。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关切,与黄宗羲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黄宗羲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