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宿石井 其一》
时间: 2025-04-28 04:10: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朝宿石井 其一
作者:黄宗羲
绳穿忆得去年事,惭愧高楼听落湍。
红烛犹嫌寒话短,竹鸡亦道路行难。
相看白鬓经三世,耐得青松此两山。
感慨便成孤负却,铜丸钱汁是常餐。
白话文翻译
对去年花朝的回忆,绳子穿过手指,感慨万千;在高楼上听着山涧的流水声,倍感惭愧。红烛映照下,寒冷的夜晚让我对短暂的谈话感到不满,竹鸡在路上走得也很艰难。我们相看着白发如霜,已过了三世,能耐得住青松在这两座山中。感慨之下,竟感到自己辜负了许多,铜钱和酒水却成为了日常的饮食。
注释
- 绳穿:指用绳子穿过,可能引申为对过去的追忆。
- 高楼:指高处的建筑,象征着思考和反思。
- 落湍:指山涧水流下的声音,喻指生活中的流逝与无常。
- 红烛:象征温暖的灯光与谈话的短暂。
- 竹鸡:竹林中的鸡,暗示生活的艰难。
- 白鬓:白头发,象征年老与时间的流逝。
- 青松:青翠的松树,常象征坚韧与长寿。
- 铜丸钱汁:指代日常的生活,带有一种平淡而无奈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主张“民本思想”,提倡自由和人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人生哲理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花朝宿石井 其一》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思的诗作。诗中以“绳穿忆得去年事”开篇,使用了细腻的意象,传递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高楼与落湍的对比,表现了环境与内心的反差;高楼是人们的志向与追求,而落湍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奈。接着,红烛和竹鸡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寒冷的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短暂与艰难。
诗中对“三世”的提及,显示了时间的漫长与人生的变迁,给人以沉重的思考。同时,青松的存在则象征着坚韧与长久,暗示着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渴望。最后,铜丸钱汁的描绘,带有一种对平淡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与自省。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构建了一幅孤独、惆怅而又坚韧的画面,使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绳穿忆得去年事:用绳子穿过手指,回忆起去年的往事,暗示对过往的追思。
- 惭愧高楼听落湍:在高楼上听着落水声,感到惭愧,反映出内心的懊悔。
- 红烛犹嫌寒话短:红烛照亮下的谈话却显得短暂而寒冷,暗示情感的无奈。
- 竹鸡亦道路行难:生活的艰难,竹鸡在路上行走,隐喻人生的坎坷。
- 相看白鬓经三世:互相看着白发,已过三世,感慨时间的流逝。
- 耐得青松此两山:能忍受青松的存在,体现出诗人对长久的追求。
- 感慨便成孤负却:感慨之下,内心充满了辜负的痛苦。
- 铜丸钱汁是常餐:生活的平淡与无奈,铜钱和酒水成为了日常饮食。
修辞手法
- 比喻:把生活比作寒冷与艰难,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白鬓”与“青松”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时间的流逝。
- 意象:如“红烛”、“竹鸡”、“青松”等,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平淡生活的接受与无奈,体现出一种深刻而哲理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绳穿: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纤细。
- 高楼:象征理想与追求。
- 落湍:象征生活的流逝与无奈。
- 红烛:象征温暖和短暂的交流。
- 竹鸡:象征生活的艰难与困境。
- 白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久的生命力。
- 铜丸钱汁:象征平淡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追求
- B. 孤独与惆怅
-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A
-
“竹鸡亦道路行难”中的“竹鸡”指代什么?
- A. 生活的艰难
- B. 自然的美好
- C. 人的孤独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铜丸钱汁”代表什么?
- A. 奢华生活
- B. 平淡的日常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黄宗羲的诗更注重对时间流逝的反思和人生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出深厚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宗羲诗文合集》
- 《清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