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春闺》

时间: 2025-01-23 21:00:05

绿树荫庭稠。

暖日烘晴蜂蝶游。

香梦乍回帘未卷,悠悠。

起立悲怀倚画楼。

紫茸注清瓯。

槛外新篁翠欲浮。

春色三分看过尽,休休。

点点飞花点点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春闺
作者: 沈榛 〔清代〕

绿树荫庭稠。
暖日烘晴蜂蝶游。
香梦乍回帘未卷,
悠悠。
起立悲怀倚画楼。

紫茸注清瓯。
槛外新篁翠欲浮。
春色三分看过尽,
休休。
点点飞花点点愁。

白话文翻译:

在绿树浓荫的庭院中,
温暖的阳光下,蜜蜂和蝴蝶在游玩。
香甜的梦刚刚醒来,帘子还没有卷起,
心情悠然。
我站起身来,悲伤的情怀依靠在画楼上。

紫色的绒毯映衬着清澈的杯子。
窗外新生的竹子翠绿欲滴。
春天的色彩似乎已经看过三分,
但我却只感到无尽的愁苦。
点点飞舞的花瓣也伴随着点点忧愁。

注释:

  • 绿树荫庭稠:绿树浓密,荫蔽庭院。
  • 暖日烘晴: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晴朗的日子。
  • 香梦乍回:香甜的梦刚刚醒来。
  • 悠悠:心情悠然,意境悠远。
  • 起立悲怀:站起身来,心中充满悲伤。
  • 倚画楼:依靠在画楼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春日的气息与内心的忧愁,表现了一种春光明媚下的内心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榛,清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可能是沈榛在春日的一个闲暇午后所作,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心中隐藏的忧愁,可能与个人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南乡子 春闺》是沈榛在清代所作的一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与内心的忧愁。词的前半部分通过“绿树荫庭稠”和“暖日烘晴蜂蝶游”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词人内心的苦楚,尤其是“起立悲怀倚画楼”一句,表达了他在美好环境中却感到孤独和惆怅的矛盾心理。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尤其是“紫茸注清瓯”,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细腻的描写,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静谧。最后一句“点点飞花点点愁”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忧伤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忆。整首词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了情感的复杂性,将春天的欣喜与内心的忧愁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去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树荫庭稠: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庭院,绿树成荫,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2. 暖日烘晴蜂蝶游:温暖的阳光使得蜜蜂和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增添了春日的生气。
  3. 香梦乍回帘未卷:刚刚从美梦中醒来,帘子还未卷起,意指懒散与迷惘。
  4. 悠悠:心情的悠然,反映了对周围环境的沉醉。
  5. 起立悲怀倚画楼:站起来的瞬间,悲伤涌上心头,依靠在装饰精美的楼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6. 紫茸注清瓯:紫色的绒毯映衬着清澈的杯子,突显了精致与优雅。
  7. 槛外新篁翠欲浮:窗外的新竹子翠绿欲滴,春天的气息愈加浓厚。
  8. 春色三分看过尽,休休:春天的色彩似乎已经看过三分,内心却还是无尽的愁苦。
  9. 点点飞花点点愁:飞舞的花瓣与愁苦交织,形成全诗的情感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结合,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
  • 拟人: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暖日烘晴”和“香梦乍回”,形成音韵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展现了清代词人的细腻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暖日:代表温暖与美好。
  • 香梦:寓意美好的记忆或幻想。
  • 画楼:象征着美丽与孤独的结合。
  • 飞花: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选择题

  1. 诗中提到的“暖日烘晴”是形容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夏天的酷热
    C. 秋天的萧瑟

  2. 诗人通过“点点飞花点点愁”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喜悦
    B. 对人生的惆怅
    C. 对友人的思念

填空题

  1. 诗中提到的“香梦乍回”指的是____。
  2. “紫茸注清瓯”中的“清瓯”指的是____。

判断题

  1.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欢乐与满足。 (对/错)
  2.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 (对/错)

答案:

  1. A
  2. B
  3. 清澈的杯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沈榛的《南乡子 春闺》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沈榛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追忆。两首词都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作者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