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府李功曹
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
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
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
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与李功曹之间的深厚友情。我们曾经结下了良好的友谊,彼此都希望能在仕途上光辉显赫。然而,谁能知道人事的难处呢?我们之间的官场关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如今我们要分别,走在不同的道路上,穿过林木,最终归向大海的征帆。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思念,尤其是我们来自两个不同的故乡,更让我感到离别的痛楚。
注释:
- 良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结绶:结下友谊的象征。
- 宦情:官场之间的情谊,通常略显功利。
- 别路:分别后走的道路,暗示前途的不同。
- 穿林尽:比喻行程的艰难。
- 征帆际海归:比喻远行归来的帆船,象征希望的归宿。
- 两乡:指各自的故乡,突出离别的悲伤。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特征,尤其是对友情和官场关系的复杂思考。诗中的“宦情非”暗示了当时士人对于官场冷漠和复杂人际关系的感慨。李功曹可能是作者的同窗好友,二人曾有过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九龄,字子容,唐代著名诗人,任过多个官职,以诗歌闻名,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与友情。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九龄任职期间,因与李功曹分别而作,反映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官场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杨府李功曹》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惆怅。诗的前两句“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直接表达了对李功曹的肯定与期待,表明了两人曾共同追求理想的美好回忆。然而,随后的“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则透露出对人生的无奈与复杂人际关系的思考。张九龄在这里展现了士人对于“宦情”的深刻理解,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后两句“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则以自然景象描绘了别离的情景,表达出离别的苦涩与对未来的无尽思绪。尤其是“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不仅强调了对友情的珍惜,更道出了因故乡的不同而产生的情感隔阂,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化了主题,传达了对友谊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属良友:我和你一生都是好朋友。
- 结绶望光辉:我们曾期望在仕途上获得光辉的成就。
- 何知人事拙:谁能料到人事如此艰难。
- 相与宦情非:我们之间的官场情谊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
- 别路穿林尽:分别后,各走各的路,穿过森林到达尽头。
- 征帆际海归:帆船在海上归来,象征着希望与归属。
- 居然已多意:此时我心中充满了思绪。
- 况复两乡违:更何况我们来自不同的故乡,离别更加让人伤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比喻:将离别比喻为穿越林木和海洋,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情与离别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李功曹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官场纷扰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传递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人生的复杂与友情的珍贵。
意象分析:
- 良友:象征真挚友情。
- 光辉:象征理想与成功的追求。
- 林:象征人生的迷茫与艰难。
- 海:象征希望和归宿。
- 两乡:象征故乡的情感牵绊与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亲情
答案:B -
“别路穿林尽”中“林”指代什么?
A. 自然环境
B. 迷茫与艰难
C. 官场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两乡”是指什么?
A. 朋友的家乡
B. 自己的故乡
C. 两个不同的地方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送别》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张九龄《送杨府李功曹》 vs. 王维《送别》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离别之情,但张九龄更多地体现了对官场关系的复杂与无奈,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通过山水意象传达离别的痛楚,风格上相对更为优美清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九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