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螺江晚眺,同元冶作》
时间: 2025-01-24 08:4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螺江晚眺,同元冶作》
野水绕林塘。
木叶萧疏草半黄。
莫道江村秋景异,心伤。
何处湖山不断肠。
怎遣晚风凉。
小立堤边看夕阳。
碧海神鲛多少泪,行行。
洒遍人间梦短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站在堤边,望着周围的风景,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野水环绕着林塘,树木的叶子已经开始稀疏,草地也显得有些发黄。诗人并不觉得江村的秋景与众不同,但心中却充满了伤感。四周的湖山似乎无尽,令人肠断。晚风送来一丝凉意,诗人静静地站在堤边看着夕阳,思绪万千。碧海中的神鲛泪流满面,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仿佛将人间的梦境洒落一地,短暂而漫长。
注释
- 野水:自然的溪水,指环绕在林塘周围的水。
- 林塘:树林和水塘。
- 萧疏:形容树叶稀少、零落的样子。
- 莫道:不要说,不要认为。
- 湖山:湖泊与山岳,形容自然景色。
- 晚风凉:晚上的风带来凉意,暗示秋天的气息。
- 神鲛:神话中的一种海中生物,传说会哭泣,象征着伤感。
- 梦短长:梦境的短暂与长久,表现对人生的感慨。
典故解析
“神鲛”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悲伤与流泪,常见于王维、李白等诗人的作品,暗示对人世间离别、无常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蘅,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受传统古典诗词影响,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秋季的傍晚,时值刘蘅个人经历变迁之际,心境复杂,因而在自然景色中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南乡子 螺江晚眺》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孤寂。开篇的“野水绕林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显萧索的秋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尤其是“木叶萧疏草半黄”,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特征。而“莫道江村秋景异,心伤”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景色平常,却因个体的经历而显得格外令人心痛。
接下来的“何处湖山不断肠”,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湖山的无尽与诗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诗人用“晚风凉”来传达秋天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冷清与孤独。最后几句“碧海神鲛多少泪,行行”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神鲛的泪水象征着无法言说的伤痛,似乎在诉说人间的无常与梦境的短暂。
整首词通过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傍晚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愁与人生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水绕林塘:描绘自然景观,水流环绕着树林和池塘。
- 木叶萧疏草半黄:秋季的树叶稀疏,草地也开始变黄,营造出秋天的萧瑟感。
- 莫道江村秋景异,心伤:虽然江村的秋景看似普通,但诗人的心中却充满忧伤。
- 何处湖山不断肠:湖和山的景色似乎无尽,令人心生惆怅。
- 怎遣晚风凉:晚风带来一丝凉意,加重了孤独的感觉。
- 小立堤边看夕阳:诗人静静地站在堤边,凝视着落日。
- 碧海神鲛多少泪,行行:神话中的生物泪流满面,象征着悲伤。
- 洒遍人间梦短长:梦境的短暂与长久,表达对生命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海神鲛”,将神话生物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神鲛的泪水使其具有人性,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 对仗:如“梦短长”,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同时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流动与变化,代表诗人的情感起伏。
- 叶、草:象征生命的衰落与秋天的到来。
- 夕阳:代表一天的结束,也暗喻人生的短暂。
- 神鲛:象征悲伤与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木叶萧疏草半黄”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碧海神鲛多少泪”中的“神鲛”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希望
D. 恐惧 -
诗中“洒遍人间梦短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梦想的实现
B. 人生的无常
C. 爱情的甜蜜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并且通过月亮的意象展现了人对于自然的感受和内心的孤寂,和刘蘅的《南乡子》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
王维《鹿柴》
王维在《鹿柴》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隐退的心境,与刘蘅的诗歌形成对照,王维更多地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美,而刘蘅则是通过秋天的萧瑟传达内心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