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寺丞舅归舟》

时间: 2025-05-08 20:30:25

桂林使者赤松人,争得匡庐自在身。

蝉蜕一官惊俗子,鹳鸣双橹压江神。

人生到此方为乐,世路新来可具陈。

开尽朱门无锁钥,满城桃李万家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林使者赤松人,
争得匡庐自在身。
蝉蜕一官惊俗子,
鹳鸣双橹压江神。
人生到此方为乐,
世路新来可具陈。
开尽朱门无锁钥,
满城桃李万家春。

白话文翻译:

桂林的使者是赤松人,他争取到了匡庐的自在生活。蝉蜕去一官职令那些世俗的人惊讶,鹳鸟鸣叫,船桨轻轻摇动,似乎是在压制江神。人生到了这里才是真正的快乐,世间的新事物可以逐一展示。朱门大开,没有锁钥,满城都是桃李,春意盎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赤松人:指代桂林地区的使者,可能指向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 匡庐:指代庐山,古人向往的隐居之地。
  • 蝉蜕:蝉脱去外壳,喻指卸去官职。
  • 江神:指江河的神灵,通常被视为自然的代表。

典故解析:

  • 匡庐:指庐山,古人常以此作为隐居的理想地方。
  • 朱门:象征富贵人家,通常是封闭的,而此处表示开放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往往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隐逸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们渴望逃避尘世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桂林使者赤松人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用“蝉蜕一官”来表现对官场的厌倦,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失望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鹳鸣双橹”和“压江神”则营造了一个宁静悠然的意境,仿佛在表达对江河湖海的亲近。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传递出一种对人生真谛的领悟。通过“人生到此方为乐”,诗人强调了生活的本质在于心灵的自由与自在,而非外在的权势与名利。最后两句“开尽朱门无锁钥,满城桃李万家春”,则是对生活的美好展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林使者赤松人:开篇直入主题,介绍了诗人所在的地方及其身份。
  • 争得匡庐自在身: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蝉蜕一官惊俗子:用蝉蜕比喻脱离官职,表达对世俗的不屑。
  • 鹳鸣双橹压江神: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人生到此方为乐:强调人生的真实意义在于享受自然与心灵的自由。
  • 世路新来可具陈:表明诗人愿意展示新生活。
  • 开尽朱门无锁钥:象征开放与自由。
  • 满城桃李万家春:描绘一幅春意盎然的美好图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蝉蜕比喻为卸去官职,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人生真正快乐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展示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林:象征着美丽与自然的结合。
  • 赤松:代表隐士,象征追求自由的精神。
  • :象征脱离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
  • 桃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赤松人”指代什么?

    • A. 官员
    • B. 隐士
    • C. 商人
    • D. 学者
  2. “蝉蜕一官”中的“蜕”意为:

    • A. 进入
    • B. 脱离
    • C. 修饰
    • D. 增加
  3. 本诗表达的主要主题是:

    • A. 追求权力
    • B. 享受自然
    • C. 追求财富
    • D. 纪念历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隐逸思想,两者均体现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与曹彦约的这首诗在主题上相似,均强调个人内心的自由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对比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