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过王景逸溪居》
时间: 2025-05-04 23:01: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野接平芜。一曲清溪似画图。
燕子日长溪馆静,菰蒲。
风洒轩窗暑气无。
林叟话樵苏。
相送东桥日已晡。
啼鸟不知人禁酒,葫芦。
教我提来那处沽。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田野一片平坦,如同无边的绿毯。
一条清澈的溪水蜿蜒而过,宛如一幅美丽的画。
燕子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溪边的馆子显得格外宁静,
芦苇和蒲草随风摇曳,窗外的炎热似乎被吹散了。
树林中的老者与樵夫谈笑,
送我到东桥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
啼叫的鸟儿不知道人们已禁酒,
我想要提着葫芦,去哪里买酒呢?
注释:
- 平芜: 平坦的草地或田野。
- 清溪: 清澈的溪水。
- 菰蒲: 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象征自然景色。
- 轩窗: 窗户,指房屋的窗子。
- 林叟: 林中的老者,代表自然中的人。
- 樵苏: 樵夫与苏的对话,代表生活的闲聊。
- 东桥: 指向东边的桥,象征着分别。
- 禁酒: 可能是指某种禁令或约定。
- 葫芦: 用作盛酒的容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应芳,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谢应芳在王景逸溪居的游历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饮酒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
《南乡子 过王景逸溪居》是一首抒情的词作,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开头两句以宽广的视野描绘了田野与溪流,构建出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画卷。燕子在日光下翩翩飞舞,溪馆静谧,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和谐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引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老人与樵夫的谈话,象征着人们在自然中的生活,似乎一切都是那么自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已西沉,诗人内心却浮现出对酒的渴望。啼鸟的鸣叫揭示了诗人那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饮酒与自然融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束缚的反思。同时,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相互交织,营造了一种恬淡而富有哲思的境界,令人感受到元代文人的情怀与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野接平芜: 描绘四周的田野平坦而广阔,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
- 一曲清溪似画图: 形象地比喻溪水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展现了自然的美。
- 燕子日长溪馆静: 燕子在阳光下飞翔,溪边的馆子显得宁静,渲染了一种悠闲的气氛。
- 菰蒲: 以自然植物描绘环境,增加了生动的细节。
- 风洒轩窗暑气无: 微风吹拂窗户,带走了炎热,表现了自然的舒适。
- 林叟话樵苏: 诗人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体现出一种和谐。
- 相送东桥日已晡: 送别时刻,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情感。
- 啼鸟不知人禁酒: 鸟儿的啼叫与人的禁酒形成对比,表现诗人内心的渴望。
- 教我提来那处沽: 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渴望,隐含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曲清溪似画图”,将溪水比作画,增强了视觉美感。
- 拟人: “啼鸟不知人禁酒”,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 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约束的反思。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与自在,展现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由、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溪: 象征纯净与生命之源。
- 燕子: 代表春天与希望。
- 菰蒲: 体现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林叟: 代表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互动。
- 葫芦: 象征饮酒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谢应芳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山川
B. 清溪与燕子
C. 海洋
D. 沙漠 -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忧伤
B. 喜悦与宁静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静夜思》
- 《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比较谢应芳的《南乡子》与李白的《将进酒》:
- 主题: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饮酒的渴望,但谢应芳更侧重于自然中的闲适,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饮酒态度。
- 风格: 谢应芳的诗更细腻温和,李白的诗则充满激情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