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风流太守》

时间: 2025-01-26 05:20:33

风流太守。

未春先试回春手。

天寒修竹斜阳后。

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

天香国色浓如酒。

且教青女休僝僽。

梅花元是群花首。

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斛珠·风流太守
作者: 王质 〔宋代〕

风流太守。未春先试回春手。
天寒修竹斜阳后。
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
天香国色浓如酒。
且教青女休僝僽。
梅花元是群花首。
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

白话文翻译:

风流的太守在春天来临之前就已尝试着春天的气息。
天寒之际,修竹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冷。
翠绿色的袖子之中,忽然出现了一抹红色的袖子。
那浓烈的香气和国色天香如同醇厚的美酒。
让我们教导一些青女,不要轻易打扰。
梅花本是百花之首,
细细商量,却只怕梅花会因瘦弱而失去风采。

注释:

  • 风流太守:形容一个风度翩翩的地方官。
  • 回春手:指春天的到来,暗含春天的气息。
  • 修竹:即竹子,这里形容环境的寒冷。
  • 翠袖、红袖:分别指代女性的衣袖,象征不同的风情。
  • 天香国色:形容女子的美丽和香气。
  • 青女:指年轻的女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被认为是百花之首。
  • 僝僽:指打扰、搅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梅花”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和坚韧的象征,因其在寒冷的冬季仍然盛开而受到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往往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王质在春季来临前的一个写照,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折射出当时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一斛珠·风流太守》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和人情风貌的词作。诗中以“风流太守”开篇,便立刻给人一种轻松、洒脱的感觉。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物的互动,将春天的气息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修竹在寒冷的天色中显得格外清冷,恰似人的内心在面对生活的压力与困境时的孤独,而“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则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象征美好情感的出现。

“天香国色浓如酒”一句,将女性的美丽与自然的香气融为一体,强调了美的诱惑。而“且教青女休僝僽”,则似乎在提醒追求美好事物时要保持纯净和宁静,避免外界的纷扰。

最后以梅花收尾,突出了梅花的独特地位,表达了对美好与坚韧的向往,既是对生活的期许,也是对自身高洁品德的自勉。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风流太守:引入一个风度翩翩的角色,暗示其洒脱的个性。
    2. 未春先试回春手:表现对春天的期待,暗指他已经在试探春天的气息。
    3. 天寒修竹斜阳后:描绘寒冷的场景,突出环境的孤寂。
    4. 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对比色彩,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5. 天香国色浓如酒:将女子的美与自然结合,形象生动。
    6. 且教青女休僝僽:劝告青女保持宁静,暗含对美好情感的珍视。
    7. 梅花元是群花首:强调梅花的地位,象征坚韧不拔。
    8. 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对美的追求,隐含对事物变化的担忧。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女子的美与酒类相提并论,增强了美的感官体验。
    • 对仗:词中的“翠袖”和“红袖”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梅花和青女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风流太守:象征洒脱的人生态度。
  • 修竹:代表坚韧和孤独。
  • 翠袖、红袖:分别象征青春与美丽。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和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风流太守”中的“风流”指的是什么?
    A. 风的流动
    B. 洒脱的个性
    C. 春天的气息

  2.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坚韧与高洁
    C. 美丽的女子

  3. “天香国色浓如酒”中的“酒”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的苦涩
    B. 美好与诱惑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王质《一斛珠·风流太守》苏轼《蝶恋花·春景》的比较:
    • 两首词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王质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苏轼则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质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