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 秋晓》
时间: 2025-01-26 04:0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杳杳秋红,濛濛夜碧,戍楼乍歇疏更。宿鸟啁啾,远鸡咿喔,野烟缭绕初生。水明烛暗,听天外南来雁声。梦回酒醒,人倚高楼,月在前楹。初旸澄澹堪惊。才漾庭柯,旋映帘旌。枫桕山林,莼鲈水郭,家家轩槛新晴。五湖堪长,总莫管天涯战争。数村横笛,一片西风,十载浮名。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秋天,红叶渐渐消失,夜空似乎被雾气笼罩,戍楼的钟声刚刚停息。宿鸟啁啾,远处传来鸡鸣,淡淡的烟雾缭绕在空中,仿佛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水面明亮,蜡烛微暗,遥远的南方传来雁声。梦醒酒醒,我倚靠在高楼,明月照在门前。初升的阳光清澈得让人惊叹,庭前的树影摇曳,映照着帘子的轻舞。枫树和桕树在山林间,莼菜和鲈鱼在水边,家家户户的窗台在新晴的阳光下焕然一新。五湖四海长久安宁,却没有人去管天涯的战争。几村的笛声悠扬,西风阵阵,十年的浮名令人唏嘘。
注释:
- 杳杳: 深远、幽暗。
- 宿鸟: 夜间栖息的鸟,指清晨时分的鸟鸣。
- 啁啾: 鸟鸣声。
- 莼鲈: 莼菜和鲈鱼,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生活和食物。
- 轩槛: 窗台、栏杆。
- 浮名: 名声浮华,不实在的名誉。
典故解析:
- “月在前楹”:此句描绘了清晨的美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
- “五湖堪长”:暗指长久的安宁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6年-1685年),字子华,号云溪,晚号云山。清代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表达对浮名的厌倦。
诗歌鉴赏:
《庆春宫 秋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杳杳秋红,濛濛夜碧”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显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苍凉和生命的流逝。接着,诗人描写了清晨的鸟鸣和鸡鸣,生动地呈现出自然的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在“水明烛暗,听天外南来雁声”中,通过水面的明亮和蜡烛的微暗,反映出清晨的清新与神秘。而“梦回酒醒,人倚高楼,月在前楹”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视。最后,诗人提到“五湖堪长,总莫管天涯战争”,既表现出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也折射出对世事纷扰的无奈与淡泊。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令人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与生命的短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杳杳秋红,濛濛夜碧”: 描绘秋天的红叶和夜空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戍楼乍歇疏更”: 说明戍楼的钟声刚刚停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宿鸟啁啾,远鸡咿喔”: 表现清晨鸟鸣和鸡鸣的生动场景,给人以清晨的气息。
- “水明烛暗,听天外南来雁声”: 通过对比,表现清晨的明亮与微暗,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梦回酒醒,人倚高楼,月在前楹”: 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 “初旸澄澹堪惊”: 赞美初升的太阳清澈动人。
- “家家轩槛新晴”: 描绘家庭的宁静与安逸,充满生活气息。
- “总莫管天涯战争”: 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纷扰世事的淡漠。
修辞手法:
- 比喻: “水明烛暗”通过比喻展现出早晨的清新与朦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宿鸟啁啾,远鸡咿喔”。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名利的淡泊,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哲理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红: 代表着秋天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 宿鸟、远鸡: 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清晨的生机。
- 水明、烛暗: 体现了明亮与微暗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杳杳秋红”意指什么? A. 秋天的红叶
B. 秋天的寒风
C. 秋天的雨水 -
“梦回酒醒”表达了哪个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厌倦 -
诗中提到的“天涯战争”反映了什么? A. 对战争的向往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名声的追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陈维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生活的感悟,而王维则更显寂静与孤独之感。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