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旅夜》

时间: 2025-01-22 11:26:29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

枕席有谁同?

夜夜和愁共。

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

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
枕席有谁同?夜夜和愁共。
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
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白话文翻译:

我微微醉了,却感觉到乡愁愈发沉重。
床头有谁与我相伴?每夜我都与愁苦相依。
梦境似乎美好得真切,往事却像梦一般翻覆。
我默默起身,无言以对,残月在西边摇曳。

注释:

  • 薄醉:微微醉酒,可能是指饮酒后有些醉意,但并未完全入醉。
  • 春寒重:春天的寒气愈发明显,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 枕席:床头,指睡觉的地方。
  • 夜夜和愁共:每夜都在愁苦中度过,形容对孤寂的无奈。
  • 梦好恰如真:梦中的美好似乎真的存在。
  • 事往翻如梦:过去的事情如同梦境般虚幻,难以把握。
  • 残月生西弄:残月在西方摇曳,暗示着孤独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孙遹,字维嵩,号梅溪,清代诗人,精于诗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其作品充满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旅途之中,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春天的寒冷与夜晚的寂静,深刻渗透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生查子·旅夜》是彭孙遹在旅途中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的开头“薄醉不成乡”点明了诗人微醉的状态,却又引出了更深的情感—思乡之愁。此时,微醉并不能掩盖心中的寂寞,反而使得思念愈发明显。接下来的“枕席有谁同”,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夜深人静,床头无人相伴,诗人只能与愁苦相依为命。

“梦好恰如真”一句,勾勒出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对比,梦中似乎一切都那么美好,但现实却让人失望,往事如梦,难以再现,诗人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最后的“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则以残月作为象征,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诗人默默起身,无言以对,表现出一种无助与沉重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刻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清代诗人特有的忧郁与细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薄醉不成乡”:微醉却感到乡愁,表明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 “转觉春寒重”:春天的寒冷更显得心情沉重。
    • “枕席有谁同?”:孤独的夜晚,枕边无人,愁苦相伴。
    • “夜夜和愁共”:每夜都在愁苦中度过,无奈与孤独叠加。
    • “梦好恰如真”:梦中的情景美好得仿佛真实,暗示内心渴望。
    • “事往翻如梦”:过往的经历像梦一样,无法再现。
    • “起立悄无言”:起身时无言以对,表现心情的沉重。
    • “残月生西弄”:残月摇曳在西边,象征着孤独与时间的无情。
  • 修辞手法

    • 对比: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矛盾与失落。
    • 意象:通过“残月”传达孤独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思乡,表现了人在异乡的内心挣扎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薄醉:象征着对现实的逃避,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愁苦。
  • 春寒:春季的寒冷,象征着情感的冷漠与孤寂。
  • 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醉不成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乡愁
    B. 喜悦
    C. 冷漠
    D. 激动

  2. 诗人在哪个场景中感受到孤独? A. 白天
    B. 夜晚
    C. 聚会
    D. 旅行

  3. “梦好恰如真”中,“梦”象征着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记忆
    D. 未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彭孙遹的《生查子·旅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与愁苦,后者则更多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