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开山寺》
时间: 2025-01-11 11:54:05意思解释
游开山寺
作者: 欧阳子槐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高平北路入禅堂,
行转茅冈上石冈。
壑险桥危需一苇,
山深树古立千章。
禽声呖呖如簧巧,
溪曲湾湾似带长。
我欲拂衣登绝顶,
低徊吟啸白云乡。
白话文翻译:
我沿着高平北路走进禅堂,
行走在茅草和石头之间的山冈上。
山谷险峻,桥梁摇摇欲坠,需要一根芦苇来撑持,
深山里古树参天,像是立起了千姿百态的章纹。
鸟鸣清脆如同巧妙的笛声,
小溪曲折婉转,像条长长的带子。
我想轻拂衣袖,登上绝顶,
徘徊吟唱,在白云的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平: 地名,指高平的北路。
- 禅堂: 修行的场所。
- 茅冈: 指长满茅草的山冈。
- 壑: 山沟,峡谷。
- 禽声呖呖: 鸟鸣声清脆悦耳。
- 溪曲湾湾: 小溪蜿蜒曲折。
典故解析:
- 白云乡: 古代诗人常用来指代隐逸的理想生活或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子槐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自然景观为主,常常流露出对山水、禅意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游览开山寺的时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修行与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开山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高平北路的险峻与美丽,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禅意的环境。诗中通过对山川、鸟鸣、溪水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深邃而宁静的意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的开头,诗人步入禅堂,接着描绘了通往寺庙的曲折道路,营造出一种探寻与行走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壑险桥危需一苇”展现出自然的险峻与生命的脆弱,反映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随着景色的变化,鸟鸣与溪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乐章。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向往高处的愿望,想要登上绝顶,吟诵出内心的感受,与白云为伴。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平北路入禅堂: 开头便指出了方向与目的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圣的氛围。
- 行转茅冈上石冈: 描绘行走在山上的景象,突出自然的多样性。
- 壑险桥危需一苇: 通过“壑险”的描写,反映出旅途的艰难。
- 山深树古立千章: 古树的形态千姿百态,象征着生命的多样与历史的积淀。
- 禽声呖呖如簧巧: 鸟鸣声与笛声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音韵之美。
- 溪曲湾湾似带长: 小溪的曲折描绘了自然的柔和与变化。
- 我欲拂衣登绝顶: 表达了对高处的向往,渴望超越平凡。
- 低徊吟啸白云乡: 最后以吟唱结束,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禽声呖呖如簧巧”,用鸟鸣比作笛声,增添了音韵的美感。
- 对仗: “溪曲湾湾似带长”,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游览寺庙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平北路: 指代探索的旅程,象征着追求。
- 禅堂: 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 壑、桥、芦苇: 自然环境的险峻与脆弱,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禽声、溪曲: 代表自然的声音,象征和谐与生命的流动。
- 绝顶、白云乡: 象征理想与自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禽声呖呖”描绘了什么样的声音?
- A. 吹笛声
- B. 鸟鸣声
- C. 人声
- D. 水声
-
诗人想要登上什么地方?
- A. 小山
- B. 陡峭的山顶
- C. 河边
- D. 禅堂
-
诗中“我欲拂衣登绝顶”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 A. 渴望富贵
- B. 渴望自由与超脱
- C. 渴望名声
- D. 渴望和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比较欧阳子槐与王维的自然诗,二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多表现出隐逸的生活哲学,而欧阳子槐则更强调与自然互动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