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杨邑侯书惠士子》

时间: 2025-01-11 14:22:07

牙签压架惠书生,桃李春来尽向荣。

善政真能兼善教,仁言怎得似仁声。

即今鲸海文风振,犹是龟山雅化行。

忆我曾蒙传旧德,惭无史笔仿南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牙签压架惠书生,桃李春来尽向荣。
善政真能兼善教,仁言怎得似仁声。
即今鲸海文风振,犹是龟山雅化行。
忆我曾蒙传旧德,惭无史笔仿南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位书生在压下牙签的情况下,桃李花开时节也才能获得荣光。善政能兼顾教化,然而仁爱的言辞怎能和仁爱的声音相提并论?如今文风如鲸海般振兴,仍然是龟山之地的雅致风气。我回想曾经传承的旧德,感到惭愧,因为不曾用史笔仿效南平的风采。

注释

  • 牙签:此处借指微小的事物,可能象征微不足道的事情。
  • 惠书生:指受惠于书籍、知识的人。
  • 桃李春来:桃李花盛开的春天,象征着人才的茁壮成长。
  • 善政:良好的治理。
  • 仁言:仁爱之言。
  • 鲸海:比喻文风的浩瀚。
  • 龟山:可能指代某个地方的文化氛围。
  • 旧德:指古代的良好品德。
  • 南平:可能指南平地区的文化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桂芳,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文化的思考。他的诗风通常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文人对政治、教育的思考较为深入。诗中展现出对人才成长和良好治理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篇幅虽短,但情感深沉。诗人通过描绘书生在社会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教育和治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牙签压架惠书生”切入,隐喻社会对书生的压制,这种压制并未能阻挡桃李的春天,意味着尽管环境艰难,人才依旧能够茁壮成长。

接下来的“善政真能兼善教”则强调了良好治理和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仁爱之言的重要性。诗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在此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自己的德行,感到惭愧,说明自我反省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对社会、对教育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牙签压架惠书生:象征社会对书生的压制。
  2. 桃李春来尽向荣:人才在良好环境下茁壮成长。
  3. 善政真能兼善教:良好的治理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4. 仁言怎得似仁声:仁爱之言与仁爱之音的对比,提出质疑。
  5. 即今鲸海文风振:当下文风浩荡,象征文化的复兴。
  6. 犹是龟山雅化行:强调文化的优雅和传承。
  7. 忆我曾蒙传旧德:回忆自己的道德教育。
  8. 惭无史笔仿南平:对未能传承南平文化的惭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风”比作“鲸海”,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句式的重复使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成长、良好治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人才。
  • 牙签:象征微小的压制。
  • 鲸海:代表浩瀚的文化氛围。
  • 龟山:象征文风的高雅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李春来尽向荣”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人才的成长
    B. 自然的景色
    C. 书生的艰辛

  2. “善政真能兼善教”中的“善政”指的是什么? A. 仁爱的言辞
    B. 良好的治理
    C. 书生的努力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 《题临安邱司马》林升

诗词对比

  • 对比罗桂芳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但罗桂芳更侧重于教育与人才的培养,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罗桂芳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文学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