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钟山
叠嶂盈门实,虚看满座云。
凭阑松气湿,俯扆篆烟伸。
莺啭声来耳,风催馨袭人。
近山佳景盛,彤殿尽良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钟山的壮丽景色,门外层峦叠嶂,真切而美丽。虽然云雾缭绕,却似乎在眼前平铺开来。站在栏杆边,松树的气息湿润而清新,俯瞰着烟雾缭绕的山峦。黄莺的鸣叫声传入耳中,微风送来花香,令人陶醉。近处的山景格外美丽,彤殿中良臣满座,尽显朝廷的繁荣。
注释:
- 叠嶂:层层叠加的山峦。
- 盈门:满眼所见。
- 凭阑:倚靠栏杆。
- 松气:松树的气息。
- 俯扆:俯视座位。
- 篆烟:烟雾缭绕,象征山间的云雾。
- 莺啭:黄莺的鸣叫声。
- 袭人:袭来,扑面而来的感觉。
- 彤殿:指朝廷,彤色象征红色,通常与权力和富贵相联系。
- 良臣:忠诚的臣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元璋(1328-1399),明代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自农民起义中崛起,建立明朝,致力于削弱权臣的权力,重视农业和经济发展,留下了较为丰富的诗词作品,风格朴素而有力。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朱元璋统治时期,反映了他对国家兴盛的自豪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钟山作为南京的名山,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诗歌鉴赏:
《望钟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期望。诗中,朱元璋通过描绘钟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理想和自然景观的双重思考。开篇的“叠嶂盈门实”,生动地描绘了山峦重叠的壮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置身于钟山的怀抱。而“虚看满座云”则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在说山外的云雾虽美,却不及眼前的实景。
接下来的“凭阑松气湿,俯扆篆烟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松树的清香和烟雾缭绕使人感到宁静与舒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品味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莺啭声来耳,风催馨袭人”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和谐美,鸟鸣和微风中传来的花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最后两句“近山佳景盛,彤殿尽良臣”则将自然景色与国家政治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和朝政清明的期望。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政治理想,体现了朱元璋作为皇帝的责任感与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叠嶂盈门实:描绘了山峦重叠的景象,给人一种真实的视觉冲击。
- 虚看满座云:表达出坐在山上,眼前的云彩仿佛在眼前铺展,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
- 凭阑松气湿:暗示着诗人在栏杆边,感受到松树带来的湿润气息,体现了自然的清新。
- 俯扆篆烟伸:从高处俯瞰,看到烟雾缭绕的壮丽景象。
- 莺啭声来耳:黄莺的鸣叫声传入耳中,增加了景色的生动性。
- 风催馨袭人:微风拂面,花香扑鼻,增强了诗的感官体验。
- 近山佳景盛:近处的山景美丽,给人以愉悦感。
- 彤殿尽良臣:描绘出朝廷的繁荣,良臣满座,表现出政治的稳定与繁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凭阑松气湿,俯扆篆烟伸”,体现了诗的工整。
- 拟人:如“风催馨袭人”,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通过“满座云”来形容云彩的缭绕,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钟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诗中蕴含着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展现了朱元璋作为帝王的责任感与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 钟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
- 叠嶂:代表了层次和深度,传达出一种宏伟的气势。
- 松气:象征着清新与宁静,表现出自然的优美。
- 莺啭:黄莺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彤殿:代表着朝廷的繁荣与安定,体现了国家的强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山水
B. 城市
C. 江河
答案:A -
“风催馨袭人”中“馨”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食物
C. 音乐
答案:A -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 A. 叠嶂
B. 彭殿
C. 莺啭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了山水的壮丽。
诗词对比:
- 朱元璋的《望钟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理想,尽管风格各异,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