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三声四声天下白,褪尽残星与晓月。
白话文翻译:
鸡叫一声,屁股一撅;鸡叫两声,屁股两撅。三声、四声,天上变得明亮,残星和晓月都退去。
注释:
- 鸡叫:指的是清晨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撅:指的是鸡叫时的动作,形象生动。
- 天下白:天色渐亮,象征着黎明的来临。
- 褪尽:指的是消失、退去,形容星星和月亮被晨光驱散。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鸡鸣”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作为清晨的象征,代表着新的开始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年-1399年),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位从平民崛起成为皇帝的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消除元朝遗留下来的腐败和不公,为明朝的建立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朱元璋早期,可能是在他打下江山、平定动乱的过程中,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黎明到来的情景。开篇的“鸡叫”引入了清晨的氛围,强调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机。通过重复“撅一撅”、“撅二撅”,不仅增添了趣味性,也突出了鸡鸣的频率,体现出一种生活的节奏感。
随着“天下白”的出现,诗人将视野从近处的鸡鸣扩展到广阔的天空,表现了晨光照耀下的广阔与明亮,给人以希望与活力的感受。最后一句“褪尽残星与晓月”则将这一清晨的美景升华,表现出晨光的强大力量,驱散了夜的阴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在轻松幽默的语调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朱元璋作为一位统治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期盼,具有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声响起,鸡屁股随之撅起,生动形象。
- 鸡叫二声撅二撅:鸡叫第二声,依然是撅起的动作,重复强调。
- 三声四声天下白:鸡鸣声越来越多,天色也随之变亮,暗示黎明时分的到来。
- 褪尽残星与晓月:在晨曦的照耀下,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渐渐消失,表明白昼的来临。
修辞手法:
- 拟人:鸡叫声与动作的描写,赋予了鸡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第一、二句中的“鸡叫”和“撅”,形成对仗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带来希望和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鸡鸣的场景,象征着新生的开始,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未来的期待。其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活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开始,生活的希望。
- 天下白:象征着光明与未来的希望。
- 残星与晓月:象征着过去与消逝的事物,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鸡叫”象征着什么?
- A. 夜晚的来临
- B. 新的一天的开始
- C. 过去的回忆
-
“天下白”在诗中表示什么?
- A. 天亮了
- B. 天黑了
- C. 白天结束了
-
诗中提到的“残星与晓月”意味着什么?
- A. 明亮的白天
- B. 夜空的美丽
- C. 过去的事物被新生取代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自然与时间的流逝,但侧重于夜晚的静谧与思考。
- 王维《鸟鸣涧》:表现了清晨的自然气息,突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明代文学史》
- 《朱元璋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