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京师》
时间: 2025-01-11 10:5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臣民推戴号神京,
叹息驱驰行伍行。
转战群雄机尚记,
帅征英俊气方平。
如今已足勋功赏,
向后无知孰永名。
暇日试将铜镜昭,
乌髭堪比玉垂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朱元璋的感慨与思考。臣民们拥戴我称为神圣的京城,我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起当年在战场上奔波的情景。虽然曾经与群雄激战,我的英雄气概尚未减退。如今功勋已足,然而未来又有谁能留下名声呢?在闲暇之日,我试着用铜镜照照自己,发现自己白发苍苍,黑发如同玉缕般光亮。
注释:
- 神京:指的是明朝的都城,即南京。
- 叹息:表示感慨和忧虑。
- 转战:指在战场上频繁地进行战斗。
- 群雄:指众多的英雄豪杰。
- 帅征:指指挥征战,通常指将领。
- 勋功赏:指功勋和奖励。
- 暇日:闲暇的日子。
- 铜镜:用来照自己的铜镜。
- 乌髭:指黑色的胡须。
- 玉垂缨:比喻美丽的装饰,象征华丽。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其中提到的“群雄”与“帅征”可以联系到中国历史上许多将领和英雄的事迹。朱元璋本人就是从一名普通农民逐步成长为一国之君,这种经历使得他对战争和权力有深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出身贫寒,经过艰苦奋斗,建立明朝,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他的诗歌常蕴含对国家和历史的深邃思考以及个人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朱元璋统治后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和个人成就的深思,表达了对功名的淡然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咏京师》不仅是朱元璋个人经历的反映,也是一种对历史与未来的思索。诗中描绘了一个曾经战斗在前线的将领,经历了无数艰辛,最终获得了荣华富贵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历史的感慨。朱元璋用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对功名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他曾经的辉煌与成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勋已足,却又感到无知的恐惧,未来的名声和地位难以保证。后四句则通过铜镜的意象,展现了他对自身容颜的反思,黑发已变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呈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臣民推戴号神京:臣民们尊崇我,称我为神圣的京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与责任感。
- 叹息驱驰行伍行:感叹自己曾经在战场上奔波的日子,透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辛苦。
- 转战群雄机尚记:回忆与众多英雄豪杰的战斗经历,表现出他不屈的精神。
- 帅征英俊气方平:作为将领,曾经的英俊气概依旧未减,展现出他的自信和坚毅。
- 如今已足勋功赏:如今的成就已经足够,反映出他对个人成就的自我肯定。
- 向后无知孰永名:然而未来的名声如何,令人困惑,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
- 暇日试将铜镜昭:在闲暇时用铜镜照自己,表明他在反思自我。
- 乌髭堪比玉垂缨:黑色的胡须比美丽的装饰还要引人注目,象征着他内心的矛盾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铜镜”和“乌髭”作比,表达自我的反思和人生的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反思,表达了朱元璋对功名的淡然、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统治者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京: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铜镜:反映自我,象征着内心的反省。
- 乌髭:代表青春与活力的逝去。
- 玉垂缨:象征着华丽与美好,映射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神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D. 上海 -
诗中提到的“铜镜”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美丽
C. 自我反省
D. 未来 -
朱元璋在诗中对未来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奈
C. 忽略
D. 期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朱元璋的《咏京师》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朱元璋的诗更多带有历史和责任感,而李白的诗则更显放纵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朱元璋传》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