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石台》

时间: 2025-01-26 03:40:36

忆昔经行处,如今两见秋。

山川旧相识,泉石记曾游。

槐国未为守,醉乡先拜侯。

拥炉听僧话,忘却客中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游石台
作者:梅均 〔宋代〕

忆昔经行处,如今两见秋。
山川旧相识,泉石记曾游。
槐国未为守,醉乡先拜侯。
拥炉听僧话,忘却客中愁。

白话文翻译:

回忆往昔我经过的地方,如今再度在秋天来访。
那山川依然是老朋友,曾经游玩的泉石仍在记忆中。
槐国还没有人守卫,我便先去醉乡拜见朋友。
坐在炉边听僧人谈话,忘却了在外的忧愁。

注释:

  • 忆昔:回忆往昔。
  •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 相识:熟悉的朋友。
  • 泉石:泉水和石头,指自然景色。
  • 槐国:指某地,可能是指乡土或某个特定的地方。
  • 醉乡:指酒乡,朋友聚集的地方。
  • 拥炉:坐在炉边,取暖的意思。
  • 听僧话:听和尚谈论的事情。
  • 忘却:忘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槐国”和“醉乡”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故乡与友谊的眷恋与回忆,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均,宋代诗人,以抒情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均再次游览石台时,感慨时光流逝,回忆往昔,表达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

诗歌鉴赏:

《再游石台》通过描绘秋景和回忆往昔,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故乡的深刻情感。首句“忆昔经行处,如今两见秋”,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山川旧相识,泉石记曾游”,则抒发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仿佛山水之间的每一处都蕴含着往日的欢声笑语。

“槐国未为守,醉乡先拜侯”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故乡的守护者尚未到位,但诗人更愿意在醉乡中与朋友聚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拥炉听僧话,忘却客中愁”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烦恼的释然,坐在炉边,倾听僧人的话语,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忧愁都被抛在了脑后。

整首诗在意象上使用了“山川”、“泉石”、“槐国”等自然和人文的元素,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同时又不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忆昔经行处:回忆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表现对过去的思念。
    2. 如今两见秋:现在再次在秋天来访,时光的流逝带来新的景象。
    3. 山川旧相识:山川自然是熟悉的老朋友,表达与自然的亲密感。
    4. 泉石记曾游:泉水和石头的景致勾起曾经游玩的记忆。
    5. 槐国未为守:指家乡尚无人守护。
    6. 醉乡先拜侯:在朋友的酒乡先行拜访,体现对友情的重视。
    7. 拥炉听僧话:坐在炉边,听和尚讲述,享受内心的宁静。
    8. 忘却客中愁:忘记了身为客人的忧愁,反映内心的释然。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川比作老朋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忆昔”与“如今”,“醉乡”与“客中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山川:象征自然的永恒与变化,体现诗人的归属感。
  • 泉石:代表自然的美好,承载着诗人的回忆与情感。
  • 槐国:象征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醉乡:象征友情与欢乐,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 :象征温暖和宁静,代表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忆昔经行处”的意思是什么?

    • A. 回忆过去的旅程
    • B. 现在的旅行
    • C. 忘记过去
    • D. 走过的新地方
  2. 诗中提到的“醉乡”最可能指什么?

    • A. 酒乡
    • B. 自然景观
    • C. 家乡
    • D. 寺庙
  3. 根据诗的内容,诗人对故乡的态度是:

    • A. 忘却
    • B. 怀念
    • C. 失望
    • D.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均的《再游石台》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怀念,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孤独与自我反思,而梅均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及朋友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梅均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