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水西寺》

时间: 2025-01-10 22:07:58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水西寺
作者: 杜牧 〔唐代〕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水西寺的眷恋之情。三天的去来停留,一生中又能再来几次呢?那含情的碧溪水,让我再次登上了粲公楼。

注释:

  • 三日:指的是三天,表现了诗人短暂的停留。
  • :在这里表示“又能”或“能够”。
  • 再游:再一次游览,表达了诗人对重游的渴望。
  • 含情:形容碧溪水带着情感,拟人化表达。
  • 重上:再次登上,强调了重游的情感。
  • 粲公楼:指的是水西寺的楼阁,可能是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典故解析:

水西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位于古代的风景名胜区,诗人杜牧常游历于此。粲公楼是水西寺内的一座楼阁,因其景色优美而闻名。诗中提到的“重上粲公楼”意味着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题水西寺》创作于杜牧游历水西寺期间,诗人通过短暂的停留,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深刻印象和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己人生短暂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题水西寺》是一首极富情感的诗作,展现了杜牧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以短小的篇幅,浓缩了诗人对水西寺的深情回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开头的“三日去还住”便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三天的停留似乎是游览之余的感触,而“一生焉再游”则彰显了诗人对重游此地的渴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含情碧溪水”不仅描绘了水西寺的自然风光,更通过“含情”这一词汇,赋予了溪水以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情对话。最后一句“重上粲公楼”则引导读者回到具体的景点,完成了一次情感的回归,仿佛是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清新而简练的语言,结合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感受,呈现了他内心的丰富情感,反映出杜牧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日去还住:短暂的三天,诗人来来往往,反映了对时间的感慨。
  2. 一生焉再游:人生如此短暂,能否再来游览此地,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渴望。
  3. 含情碧溪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西寺的溪水,带有情感的流动。
  4. 重上粲公楼:重回熟悉的地方,激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溪水赋予“情感”,使自然景物生动。
  • 对仗:如“去还住”、“再游”,形成了整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溪水:象征纯净与美好,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粲公楼:代表着诗人过往的记忆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题水西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D. 对爱情的思考
  2. 诗中“含情碧溪水”中的“含情”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夸张
    • D. 对仗
  3. 诗中的“重上粲公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愉
    • B. 忧伤
    • C. 怀旧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题水西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杜牧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为静谧、深远。杜牧的诗中流露出对短暂时光的感慨,王维则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