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岩亭》

时间: 2025-01-27 04:14:02

步屧出幽林,岩欹积翠深。

烟含孤磴折,云乱一溪阴。

古树闻初偈,逃禅称静心。

尊前遮莫醉,未怪早抽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步屧出幽林,岩欹积翠深。
烟含孤磴折,云乱一溪阴。
古树闻初偈,逃禅称静心。
尊前遮莫醉,未怪早抽簪。

白话文翻译

我穿着鞋子走出幽静的树林,山岩倾斜,深处积满了绿色的植被。
烟雾缭绕,孤独的石阶在曲折之间,云雾迷乱,笼罩着一条阴暗的溪流。
古老的树木似乎在聆听初学的佛教偈语,逃避尘世的喧嚣让我心中安静。
在酒杯前不要太过沉醉,早晨时分不必怪我抽出发簪。

注释

  • 步屧:穿着鞋子行走。
  • 幽林:幽静的树林。
  • 岩欹:山岩倾斜。
  • 积翠:绿意深厚。
  • 烟含:烟雾笼罩。
  • 孤磴折:孤独的石阶曲折。
  • 溪阴:溪流的阴暗部分。
  • 初偈:初学的佛教偈语。
  • 逃禅:逃避禅宗的修行。
  • 尊前:酒杯前。
  • 遮莫醉:不要太过沉醉。
  • 抽簪:取下发簪。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初偈”暗示了禅宗文化,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理的追求。此外,诗中“尊前遮莫醉”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饮酒与陶醉的思考,强调酒不应干扰心灵的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津,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常蕴含哲理。身处明代,社会变革频繁,文人多借诗歌表达内心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翠岩亭》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们对自然和禅宗文化的推崇。诗人可能在翠岩亭游览时,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诗歌鉴赏

《翠岩亭》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内心修行的诗作。诗的开头便描绘出一幅幽静的自然画面:“步屧出幽林,岩欹积翠深。”通过“幽林”与“岩欹”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深邃的环境之中,展示出大自然的独特魅力。接着,“烟含孤磴折,云乱一溪阴”,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出云雾缥缈、溪流阴暗的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在这幅自然画卷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观,还通过“古树闻初偈,逃禅称静心”,表达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古树象征着悠久的生命与智慧,而“初偈”则带来了禅宗的启示,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最后一句“尊前遮莫醉,未怪早抽簪”,则流露出对饮酒的警醒,提示人们要珍惜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物所扰。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心灵的反思,给读者以深思和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屧出幽林:走出幽静的林子,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岩欹积翠深:山岩倾斜,绿色植被丰富,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3. 烟含孤磴折:烟雾缭绕,孤独的石阶曲折,描绘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4. 云乱一溪阴:云雾迷乱,溪水阴暗,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5. 古树闻初偈:古树在倾听佛教的偈语,象征着自然与精神的结合。
  6. 逃禅称静心:逃避世俗的烦恼,心中自得安宁。
  7. 尊前遮莫醉:在酒杯前不要过于沉醉,提醒人们保持清醒。
  8. 未怪早抽簪:早晨取下发簪,不必怪罪,隐喻对生活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心灵境界相结合,增强诗意。
  • 对仗:如“烟含孤磴折,云乱一溪阴”,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 拟人:古树“闻”偈,赋予自然以灵性,增加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隐逸”之情,强调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林:象征着宁静与隐秘。
  • 岩欹:代表着自然力量的独特。
  • :象征着朦胧与梦幻。
  • 古树:代表着智慧与时间的积累。
  • :象征着人生的享乐与迷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步屧出幽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急躁
    B. 自在
    C. 忧伤
    D. 忧虑

  2. “尊前遮莫醉”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A. 强调饮酒的快乐
    B. 提醒保持清醒
    C. 表达对饮酒的喜爱
    D. 反映社会风气

  3. 诗中提到的“古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时间
    C. 年轻
    D. 力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王维的诗强调了山水的和谐,而刘津的《翠岩亭》则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自然的结合,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