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游灵鹫冷泉韬光三生石诸胜 其三》
时间: 2025-01-26 16:1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山复出山,合沓自朝暮。
余兴犹未阑,更踏招提路。
山阁俯乔林,凭虚敞遥顾。
既惬物外游,遂凌沧洲趣。
微雨凤林钟,残烟辋川树。
荷风送轻凉,归桡狎鸥鹭。
于焉成赏心,逍遥乐其素。
白话文翻译:
我在山里进进出出,日夜交替不停。
兴致尚未减退,继续踏上招提的路。
山阁俯视高大的林木,凭空远眺无尽的风景。
既然享受着物外的游乐,便也随之飘然于沧洲之趣。
细雨轻敲凤林的钟声,残烟缭绕在辋川的树梢。
荷风送来清凉,归舟轻泛,嬉戏于鸥鹭之间。
在这儿心情愉悦,逍遥自在地享受这简单的快乐。
注释:
- 复:再、重新。
- 合沓:交替、层层相叠。
- 余兴:兴致、兴头。
- 招提:指招提寺,古代寺庙名。
- 山阁:山间的楼阁。
- 俯:俯视、俯瞩。
- 凌:凌驾、超越。
- 沧洲:广阔的水域。
- 微雨:细雨、轻雨。
- 凤林钟:指凤林寺的钟声。
- 残烟:余烟、残留的烟雾。
- 辋川:古代地名,指辋川河。
- 归桡:归舟,形容归来的船桨。
- 狎鸥鹭:与鸥鹭亲近,形容悠闲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招提:古代寺庙,代表一种隐逸生活的追求,象征着超然物外的心境。
- 凤林:此处可能与凤求凰的意象有关,表现出一种雅致和清幽的氛围。
- 辋川:古代文化中与王维诗有关,表达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德容,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风光与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其作品多融入隐逸思想,展现超然于世的闲适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初夏,正值山水游览的佳时光,诗人或许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人心的宁静,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写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开篇“入山复出山”便塑造出一种游山玩水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来去自如的状态。整体上,诗人在行走中领悟自然的美,心境也随之开阔,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微雨凤林钟,残烟辋川树”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细雨中的宁静与自然的幽雅。这里的“微雨”不仅是天气的描写,更是心灵状态的体现,给人一种清新与宁静的感觉。最后一句“于焉成赏心,逍遥乐其素”,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满足与享受,传达出一种朴素而真切的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与感悟,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清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山复出山,合沓自朝暮。
诗人进出山中,日夜交替,表现出游览的频繁与兴致。 -
余兴犹未阑,更踏招提路。
余兴未尽,继续向前,表达对自然探索的渴望。 -
山阁俯乔林,凭虚敞遥顾。
在高阁上俯视林木,心境开阔,展现出一种远眺的快感。 -
既惬物外游,遂凌沧洲趣。
在游览中获得的愉悦,进一步升华心灵的境界。 -
微雨凤林钟,残烟辋川树。
细雨中的钟声与烟雾,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荷风送轻凉,归桡狎鸥鹭。
荷风带来的清凉,归舟时与鸥鹭相伴,体现出悠然自得的状态。 -
于焉成赏心,逍遥乐其素。
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满足,享受简单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微雨凤林钟”,将景象与心境结合。
- 对仗:整首诗运用平仄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如“荷风送轻凉”,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阁:象征高远与清幽。
- 微雨:象征宁静、细腻的情感。
- 荷风:象征夏日的清凉和自然的抚慰。
- 鸥鹭: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山水
b) 城市
c) 战争 -
诗中提到的“招提”代表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座寺庙
c) 一种乐器 -
“微雨凤林钟”中的“凤林”可能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雅致
c) 烦恼
答案:
- a) 山水
- b) 一座寺庙
- b) 雅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山水之美,但更多的是对秋天情景的描绘,情感上更加沉静。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的豪情,情感更加奔放,与汪德容的闲适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