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26 04:33:54

推愁何计。

车下忘乘坠。

日上南枝春有意。

已讶红酥如缀。

儿童缓整余杯。

芒鞋午夜重来。

素面应憎月冷,真香不逐风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李弥逊 〔宋代〕

推愁何计。车下忘乘坠。
日上南枝春有意。已讶红酥如缀。
儿童缓整余杯。芒鞋午夜重来。
素面应憎月冷,真香不逐风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烦恼的无奈和春天的惬意。
在推开烦恼时,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在车下,反而忘记了乘坐的感觉。
阳光洒在南边的树枝上,春天带来了生机,
已然让人惊讶,那红色的花瓣像是缀在一起。
小孩子们慢慢地整理着余下的酒杯,
在午夜时分,赤脚的鞋子又回来了。
她的素面让人觉得仇恨,仿佛是月光太冷,
真实的香气却不愿随着风而去。

注释:

  • 推愁:指推开烦恼,这里表达了对忧愁的无奈。
  • 乘坠:指乘坐的车子掉落,暗喻失去方向感。
  • 南枝:指南方的树枝,象征春天的生机。
  • 红酥:即红色的花瓣,形容花的娇艳。
  • 儿童缓整余杯:小孩慢慢地整理酒杯,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芒鞋:指草鞋,形象地表现了自由的感觉。
  • 素面:指素雅的面容,寓意清冷。
  • 真香不逐风回:真实的香气不随风而去,暗示一种持久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君实,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李弥逊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作品流畅而富于情感,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南宋社会动荡,但文化艺术却相对繁荣。李弥逊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春意和生活气息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烦恼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推愁何计”,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心境,表达出对困扰的无能为力。紧接着“车下忘乘坠”,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传达出一种放松和随性的状态,仿佛在说,生活中总有些烦恼让人难以释怀,但在春日的阳光下,这些烦恼似乎变得不再重要。

随着词情的展开,日上南枝的春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已讶红酥如缀”一句,则是对春花的赞美,鲜艳的花瓣如同点缀在自然中的美好事物,令人惊叹。接着,儿童的出现象征着纯真与快乐,缓慢整理酒杯的动作,仿佛在诉说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最后几句,素面应憎月冷,真香不逐风回,展现了对美的思考。虽然外在的环境可能冷清,但内心的真实感受却如香气般绵长,难以忘怀。这种对比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推愁何计:表达对烦恼的束手无策。
  • 车下忘乘坠:在忙碌的生活中,反而忘记了应有的归宿与方向。
  • 日上南枝春有意:春天的阳光照耀,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 已讶红酥如缀:惊叹于绚丽的春花,如同点缀在春日的美丽。
  • 儿童缓整余杯:小孩无忧无虑,生活悠然自得。
  • 芒鞋午夜重来: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
  • 素面应憎月冷:素雅的面容让人感到清冷,暗指某种孤独。
  • 真香不逐风回:真实的美好不随风而逝,强调内心的永恒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酥”比喻美丽的花,有生动的形象。
  • 拟人:将春天赋予生命与情感,使自然显得生动。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生活的点滴,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与对烦恼的淡然态度,传达出一种洒脱与宁静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红酥:代表美丽、娇嫩的花朵。
  • 儿童:象征纯真与快乐。
  • 素面:暗示清冷、孤独的美感。
  • 真香:象征持久的美好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儿童缓整余杯”中,儿童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A. 纯真与快乐
    B. 忧愁与烦恼
    C. 成熟与责任
    答案:A

  2. “素面应憎月冷”中的“月冷”意指什么?
    A. 寒冷的环境
    B. 冷淡的态度
    C. 清冷的美
    答案:C

  3.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A. 愤怒
    B. 失落
    C. 洒脱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李弥逊:两位诗人都对春天充满了热爱,但李清照的词更多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李弥逊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李弥逊研究》 (论文)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理解《清平乐》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