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林仲和送芍药,再以词为寄,次韵谢之)》

时间: 2025-01-11 13:02:43

把酒挽芳时。

醉袖淋漓。

多情楚客为秋悲。

未抵香飘红褪也,独绕空枝。

天女宝刀迟。

露染风披。

翠云叠叠拥铢衣。

知道筠溪春寂寞,来慰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林仲和送芍药,再以词为寄,次韵谢之)》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把酒挽芳时。醉袖淋漓。多情楚客为秋悲。
未抵香飘红褪也,独绕空枝。
天女宝刀迟。露染风披。翠云叠叠拥铢衣。
知道筠溪春寂寞,来慰相思。

白话文翻译: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举杯畅饮,醉意弥漫,衣袖湿透。
多情的楚地客人因秋天的来临而感到悲伤。
即使香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花瓣已经开始凋零,孤独地缠绕在空荡荡的枝头。
天女的宝刀被风露所染,轻轻披在身上,
层层叠叠的翠云环绕着她的华服。
我知道筠溪的春天是那么寂寞,
但愿这情思能来慰藉我的相思之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挽芳时:指美好的时光。
  •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客人,这里暗指多情的人。
  • 香飘红褪:形容花香飘散,花瓣逐渐凋零。
  • 空枝:指没有花朵的树枝。
  • 宝刀:指天女持有的刀,这里象征着美丽而又冷酷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天女宝刀”可见于古代神话,象征着美丽的女子及其所带来的悲伤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子默,号阮亭,宋代诗人,擅长词曲。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与友人林仲和送芍药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易逝及离别的感慨,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对芍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首句“把酒挽芳时”将读者带入一种欢快的氛围,接着“醉袖淋漓”则反映出诗人沉浸在酒意与芳香之中,描绘出一种醉态。这种状态引出后面的悲伤情感,尤其是“多情楚客为秋悲”,将个人情感与季节变化相结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的深度。

“未抵香飘红褪也,独绕空枝”这几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凋零,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哀伤。最后两句“知道筠溪春寂寞,来慰相思”则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内心孤独的抒发,诗人在对自然的感慨中找到了慰藉。

整首词情感细腻,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孤寂的感伤,充分展现了李弥逊的艺术才华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把酒挽芳时”:意在描绘美好时光,举杯邀饮。
  2. “醉袖淋漓”:表现喝酒后的陶醉状态。
  3. “多情楚客为秋悲”:多情的楚地客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悲伤,暗示秋的萧瑟。
  4. “未抵香飘红褪也,独绕空枝”:即使香气尚存,花瓣已然凋零,只余孤枝。
  5. “天女宝刀迟”:比喻美丽的女子,暗含悲伤。
  6. “露染风披”:形象生动,展现出晨露的清新。
  7. “翠云叠叠拥铢衣”:表现女子华丽的服饰被翠云环绕。
  8. “知道筠溪春寂寞,来慰相思”: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女宝刀”不仅指代美丽的女子,还象征着美丽与悲伤的结合。
  • 拟人:“露染风披”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的柔美与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感伤的情绪,体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欢愉与陶醉。
  • 芍药:代表美好与短暂。
  • :象征离别与萧瑟。
  • 孤枝:暗示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多情楚客”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来自楚地的客人
    C. 天女

  2.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3. “未抵香飘红褪”中“红褪”指的是什么?
    A. 花香散去
    B. 花瓣凋零
    C. 颜色变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地侧重于女性的情感与内心的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明月表达对人事沧桑的思考,情感更为宏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李弥逊与宋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