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奉柬刘方东》

时间: 2024-09-19 20:48:01

高秋寂寞逢佳节,尽室飘零愧苦颜。

那有茱萸分客舍,偶随贝叶落禅关。

故园细雨黄花外,绝塞愁云落木间。

多谢高情相慰藉,若为携酒上青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秋寂寞逢佳节,
尽室飘零愧苦颜。
那有茱萸分客舍,
偶随贝叶落禅关。
故园细雨黄花外,
绝塞愁云落木间。
多谢高情相慰藉,
若为携酒上青山。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高秋的寂寞时节,正好逢上这美好的节日,屋内的气氛却因离别而显得有些苦涩。哪里有茱萸的香气可以分给客人呢?只偶尔看到贝叶随着秋风飘落在禅院的门前。故乡的细雨洒落在黄花的周围,远方的忧愁像是云雾,笼罩在树木之间。非常感谢朋友的高情厚谊来相慰藉。如果能带着酒一起上青山,那该是多么好啊。

注释:

  • 茱萸:一种植物,常在重阳节佩戴,象征辟邪。
  • 贝叶:贝壳的叶子,常用于形容秋天的落叶。
  • 细雨:小雨,营造出沉闷的氛围。
  • 绝塞:指偏远的地方,表达了思乡之情。
  • 高情:高尚的情谊,指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崧,明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因身在异乡,思念故乡,感慨佳节时光的孤独和离愁。

诗歌鉴赏:

《九日奉柬刘方东》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在高秋的重阳佳节,虽然有着欢庆的氛围,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与愧疚。诗的开头用“高秋寂寞”点明时节,紧接着描绘了因节日而生的苦涩感受,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尤其是“尽室飘零愧苦颜”一句,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

而后,诗人提到“茱萸”和“贝叶”,这些意象不仅是节日的象征,也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故乡,细雨与黄花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乡愁的浓厚,尤其是“绝塞愁云落木间”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多谢高情相慰藉”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激,渴望携酒共饮于青山之上,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开头的“高秋寂寞逢佳节”,描绘了重阳节的背景,秋天的孤独感跃然纸上。
    2. “尽室飘零愧苦颜”刻画了因节日而产生的愧疚和失落,室内的氛围与节日的热闹形成对比。
    3. “那有茱萸分客舍”反映出诗人对佳节传统的遗憾,表达了对友人无法分享节日的惋惜。
    4. “偶随贝叶落禅关”则通过自然景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5. 故乡的“细雨”和“黄花”则强化了思乡之情。
    6. “多谢高情相慰藉”是对友谊的感激,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支持。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如“绝塞愁云落木间”中,愁云与木相对,形成了美丽的意象。
  •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在节日时分的孤独与忧伤,同时也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意象分析:

  • 茱萸:象征着节日的传统与人们的情感寄托。
  • 贝叶:代表秋天的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细雨:传递出一种温柔而又忧伤的情感。
  • 黄花:象征着故乡的美好回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答案:B
  2. 诗人对哪种自然现象表达了忧伤?

    • A. 晴天
    • B. 暴风雨
    • C. 细雨
    •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高情”是指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谊的感激
    • C. 对生活的满意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思念与孤独,但更加强调家庭情感。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对比了节日的团聚与离别的悲伤,展现了更为直白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崧研究》
  • 《古诗词鉴赏基础》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