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天坛登集酬夏桂洲都谏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1:00:25

仙都楼阁堪凝望,谏署壶觞得尽欢。

九日旧从尘里过,八埏今向眼中宽。

风来碣石驱涛壮,日上扶桑影树团。

君擅高才能作赋,吾怜短发未攲冠。

明良一代赓歌盛,礼乐千年复古难。

即拟泰坛陈藁秸,早闻阊阖献琅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天坛登集酬夏桂洲都谏 其一
作者:严嵩 〔明代〕

仙都楼阁堪凝望,
谏署壶觞得尽欢。
九日旧从尘里过,
八埏今向眼中宽。
风来碣石驱涛壮,
日上扶桑影树团。
君擅高才能作赋,
吾怜短发未攲冠。
明良一代赓歌盛,
礼乐千年复古难。
即拟泰坛陈藁秸,
早闻阊阖献琅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坛的美好景象和心情。仙境般的楼阁让人流连忘返,谏议署的酒杯中充满了欢乐。曾经的九月九日是在尘世中度过,而如今的节日让我感到眼前的景象格外宽广。微风吹来,礁石上的波涛汹涌,阳光洒下,树影摇曳。你才华横溢,能够写出优美的诗篇,而我却因年轻尚未理发而显得稚嫩。明朝的贤良一代歌声嘹亮,而礼乐的恢复却是艰难的。如今我打算将稻草捆扎好,早听说阊阖会献上美玉。

注释

  • 仙都:指仙境,象征美好的地方。
  • 谏署:指谏议署,古代负责谏言的机构。
  • 壶觞:酒杯,表示饮酒作乐。
  • 九日:指重阳节,传统习俗。
  • 碣石:指礁石,常用来形容海洋景象。
  • 扶桑:传说中的东海日出之处,象征光明与希望。
  • 未攲冠:指尚未理发,象征年轻和稚嫩。
  • 明良:指德才兼备的人。
  • 泰坛:古代祭天的地方。
  • 阊阖:指宫门,象征权力和地位。
  • 琅玕:一种美玉,象征珍贵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严嵩(1480-1559),字士蕴,号玉山,明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以谏言和政治才华著称,晚年因权势而备受争议。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在天坛祭天后,借此机会与友人饮酒作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代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上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重阳节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楼阁、酒杯、波涛和阳光,展现了他在节日里的欢快心情。九日的传统习俗使得诗人回忆起往年的时光,而“尘里过”与“眼中宽”的对比,体现了他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

诗中对风景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特别是“君擅高才能作赋,吾怜短发未攲冠”,显示出诗人与友人的才华对比,流露出一丝自谦。最后几句则对明代礼乐的恢复表达了感慨,蕴含了对历史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都楼阁堪凝望”:描绘楼阁美丽的景象,令人向往。
  2. “谏署壶觞得尽欢”:在谏议署中饮酒作乐,享受欢乐的时光。
  3. “九日旧从尘里过”:回忆往年重阳节是在世俗生活中度过的。
  4. “八埏今向眼中宽”:如今的重阳节景象格外开阔。
  5. “风来碣石驱涛壮”:描写海浪壮观的景象。
  6. “日上扶桑影树团”:阳光洒在树影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7. “君擅高才能作赋”:赞美友人有才华能作诗。
  8. “吾怜短发未攲冠”:表达自己年轻和稚嫩的自谦。
  9. “明良一代赓歌盛”:感叹明代的贤良之士歌声嘹亮。
  10. “礼乐千年复古难”:强调恢复礼乐的艰难。
  11. “即拟泰坛陈藁秸”:计划在泰坛上捆扎稻草。
  12. “早闻阊阖献琅玕”:听说阊阖会献上美玉,象征权力和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重阳节与美好生活相联系,寓意深远。
  • 对仗:如“风来碣石驱涛壮,日上扶桑影树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不同意象的描绘,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人的赞美及对时代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都:象征美好和理想。
  • 壶觞:代表欢乐和友谊。
  • 碣石:象征自然的力量和壮美。
  • 扶桑:象征光明和希望。
  • 琅玕:象征珍贵和权力。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2. “风来碣石驱涛壮”中的“碣石”指的是什么?
    A. 山石
    B. 礁石
    C. 瀑布
    D. 河流

  3. 诗人对自己短发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自卑
    C. 自谦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可以将严嵩的《九日天坛登集酬夏桂洲都谏》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比较。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和节日氛围,但李白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而严嵩则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对历史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严嵩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与社会》

通过这种结构,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九日天坛登集酬夏桂洲都谏 其一》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