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时间: 2025-01-11 14:03:29

霁景满水国,我公望江城。

碧山与黄花,烂熳多秋情。

摇落见松柏,岁寒比忠贞。

欢娱在鸿都,是日思朝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景满水国,我公望江城。
碧山与黄花,烂熳多秋情。
摇落见松柏,岁寒比忠贞。
欢娱在鸿都,是日思朝英。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天气里,水乡的景色分外美丽,我的朋友在江城中眺望。
青山和黄花交相辉映,尽显浓浓的秋意。
树叶飘落,松柏依旧挺立,象征着在严寒中依然保持忠诚与坚贞。
欢乐的时光在京城中,我在这一天思念我的朝中英才好友。

注释:

  • 霁景:指雨后天气晴朗的景象。
  • 水国:指江南地区,水域众多。
  • 碧山:青翠的山。
  • 烂熳:形容花朵繁盛、艳丽的样子。
  • 摇落:指树叶飘落。
  • 松柏:松树和柏树,象征长青和坚贞。
  • 鸿都:指京城,可能是指长安或洛阳等地。
  • 朝英:指朝中的英才,友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松柏”常被用作高洁和忠贞的象征,因其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常青。而“鸿都”则是对京城的美称,代表着政治中心和繁华地带,与思念的情感相结合,表现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思恭,号白云,生平不详。皎然的诗风清新隽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多涉及友谊、思乡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皎然思念友人的情境下,正值秋季,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和表达思友情感的诗作。开头以“霁景满水国”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朗的秋日场景中,诗人用“我公望江城”描绘出友人所在的江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碧山与黄花”的描写则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丰盈,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欢快的氛围。

诗中的“摇落见松柏,岁寒比忠贞”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表现出即使在秋冬之交的萧瑟中,松柏依然坚韧挺立,象征着忠贞不渝的友情。最后一句“欢娱在鸿都,是日思朝英”将欢愉与思念相融合,承载着对故友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怀念。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出唐代诗歌的优美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霁景满水国:描绘秋日晴空的美丽,水乡的景色如画。
  2. 我公望江城: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目光投向江城。
  3. 碧山与黄花:展现秋天的色彩,意象生动。
  4. 烂熳多秋情:花朵的烂漫与秋天的情感相结合,渲染出浓厚的秋意。
  5. 摇落见松柏:树叶飘落,松柏依然挺立,象征坚贞。
  6. 岁寒比忠贞:岁月流逝,友谊如松柏般坚定。
  7. 欢娱在鸿都:表达对京城欢乐生活的向往。
  8. 是日思朝英:思念故友,传达出深情厚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柏与忠贞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碧山与黄花”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忠贞,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霁景:象征新生与希望。
  • 水国:代表江南的美丽与风情。
  • 松柏:象征忠诚与坚韧。
  • 鸿都:代表繁华与欢愉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霁景满水国”描述的是哪种天气?

    • A. 雨天
    • B. 晴天
    • C. 雪天
    • D. 阴天
  2. “岁寒比忠贞”中提到的“岁寒”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
    • C. 冷漠
    • D. 热情
  3. 诗人思念的对象是什么?

    • A. 自己
    • B. 朋友
    • C. 家人
    • D. 同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的情感,通过夜景描绘来传达深厚的亲情。
  • 李白《静夜思》:在夜色中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浓烈,展现了不同的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