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集海珠寺》
时间: 2025-01-11 14:0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集海珠寺
作者: 游朴 〔明代〕
仙洲宛转隔尘炎,
薄霭轻飔景自恬。
雉堞漾波摇玉垒,
鲛宫浮水浸朱檐。
潮来沧海兼天涌,
杯有黄花竟日淹。
醉去不知曾落帽,
归舟倒载故无嫌。
白话文翻译:
在仙洲的景色中,仿佛隔绝了凡尘的炽热,
薄雾轻盈,微风拂面,自然显得宁静。
雉堞(野鸡栖息的土堆)在波光中摇曳,仿佛玉石的堆垒,
鲛宫(传说中的海中宫殿)在水面上浮动,映衬着红色的屋檐。
潮水涌来,海浪和天空交相呼应,
杯中黄花盛开,浸泡在酒中,日暮时分也未曾见底。
醉意渐浓,竟忘了自己帽子已经落下,
归舟时倒载着醉意,毫无怨言。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洲:指美丽的仙境;此处形容景色幽美。
- 薄霭:轻薄的雾气,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雉堞:古代用土石筑成的堞垛,通常用于防御,此处形容景色的层次。
- 鲛宫:传说中的海底宫殿,寓意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 朱檐:红色的屋檐,象征古代建筑的华美。
- 黄花:指黄花菜,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醉去:指喝醉酒后,失去理智的状态。
典故解析:
- 九日:在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常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寓意长寿和团圆。
- 海珠寺: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位于广州,诗人可能是在此地作诗,表达对美景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游朴(约1570-1620),字景升,号恕斋,明代诗人,擅长古文和诗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游历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可能在海珠寺游玩时写下,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九日集海珠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的诗作。全诗通过描写仙洲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酒醉后无忧无虑的心境。诗的开头便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清幽宁静的仙境,给人以避世的感觉。接着用“雉堞漾波摇玉垒”展现出水波荡漾的动感,巧妙地将静与动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在描写鲛宫时,诗人用“浮水浸朱檐”这一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神秘和美丽的意象,似乎让人感受到水面上轻柔的波光与古老建筑的辉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紧接着,诗中提到的“潮来沧海兼天涌”,则暗示了自然的壮阔与生命的无常,展现出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最后,诗人以自我解脱的方式,表现出醉酒后的无忧无虑,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美景中陶醉的心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游朴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洲宛转隔尘炎:在美丽的仙洲中,仿佛与尘世的炎热隔绝。
- 薄霭轻飔景自恬:轻薄的雾气与微风使得景色显得宁静。
- 雉堞漾波摇玉垒:野鸡栖息的地方在波光中摇曳,仿佛金碧辉煌的建筑。
- 鲛宫浮水浸朱檐:传说中的海底宫殿在水面上浮动,映衬着红色的屋檐。
- 潮来沧海兼天涌:潮水汹涌,海浪与天空交融,形成壮观的景象。
- 杯有黄花竟日淹:酒杯中浸满了黄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尽情享受。
- 醉去不知曾落帽:喝醉了酒,竟然忘了自己的帽子落下。
- 归舟倒载故无嫌:回程的船上,醉意缠身,毫无怨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洲宛转隔尘炎”,将自然景色比作仙境。
- 对仗:如“潮来沧海兼天涌,杯有黄花竟日淹”,在结构上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鲛宫”、“朱檐”等意象传达出神秘和美丽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酒醉后的无忧状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出对自由与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洲:象征梦幻般的理想境界。
- 薄霭:象征宁静、柔和的氛围。
- 雉堞:代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鲛宫:寓意神秘与美丽。
- 黄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仙洲”所指的是什么? A. 仙境
B. 人间
C. 山川
D. 海洋 -
诗中提到的“鲛宫”代表什么? A. 城市
B. 海底宫殿
C. 历史遗迹
D. 田园风光 -
全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历史的追溯
B. 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通过壮丽的山水描写,表达对自由的向往,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游朴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