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时间: 2025-01-26 00:3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作者:苏轼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
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白话文翻译
听说岷山和峨眉山的景色凄凉,转而又听说江汉一带的水面澄清。
只觉得秋天来了,归来的梦是多么美好,西南地区自有雄伟的长城。
东边的府邸,三个人是最少的,西山的八国刚刚平定。
不要辜负花溪的美好景色,何妨在药市中悠闲漫步。
试问当垆的人在不在呢?空教人只是在这里听闻名声。
唱着子渊的新曲,想必应当格外含情。
注释
- 岷峨:指岷山和峨眉山,均为四川名山。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区域,代表水清澈的地方。
- 长城:这里比喻西南地区的壮丽景观。
- 东府:指东边的某个地区,可能是指苏轼的家乡。
- 药市:指卖药的市场,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汉族,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也有深邃哲理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在湖州任职期间,因友人冯当世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触。
诗歌鉴赏
苏轼的《河满子》以生动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开篇提到的“岷峨凄怆”,传达了对高山的感叹,而“江汉澄清”则展示了水的清澈与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接着,诗中提到的“秋来归梦好”四字,勾画出秋天的思绪与归家的美好期待,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而后几句提到的“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则通过地理的描绘,表明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与思考。最后几句中提到的“莫负花溪纵赏”,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倡导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整首诗在意象上不断变化,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情的关怀,丰富而细腻,充分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与宽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岷峨凄怆:听说岷山和峨眉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
- 旋闻江汉澄清:转而听说江汉一带的水面清澈。
- 但觉秋来归梦好:只觉得秋天来临,归家的梦是如此美好。
- 西南自有长城:西南地区有其壮丽的自然景观。
- 东府三人最少:东边的府邸,三个人是最少的,暗含孤独之感。
- 西山八国初平:西山的八国刚刚平定,暗示着政治的稳定。
- 莫负花溪纵赏:不要辜负花溪的美好,鼓励人们去欣赏自然。
- 何妨药市微行:在药市中悠闲漫步也是一种享受。
- 试问当垆人在否:询问当垆人是否在。
- 空教是处闻名:只是在这里听闻名声而已。
- 唱著子渊新曲:唱着子渊的新曲,表达情感。
- 应须分外含情:想必应当格外含情,强调情感的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江汉澄清”与“岷峨凄怆”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苏轼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岷峨:象征高洁与孤独。
- 江汉:象征清澈与宁静。
- 秋:象征思乡与归梦。
- 花溪:象征自然美好与生活的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河满子》是写给谁的?
- A. 李白
- B. 冯当世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江汉”指的是?
- A. 一片森林
- B. 长江和汉水区域
- C. 一座名山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河满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注重友人情义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哲理思考。两者在主题上均涉及自然与人情,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