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移居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54:00

洄潭转碕岸,我作江郊诗。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移居二首

洄潭转碕岸,我作江郊诗。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的生活景象与思考。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洄潭边的生活与创作,感慨自己如今已成为一个平民,得以在这里栖息。自己修建了一间无邪的书斋,却无所思念。古老的观景台已经荒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白鹤归来。自己并不是丁令威那样的显赫人物,但愿能在这片江山上千年后再归来。这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福地,古人不会欺骗我。

注释:

  • 洄潭:指水流回旋的潭水。
  • 廛氓:指市镇的平民。
  • 无邪斋:意指清净无邪的书房。
  • 古观:指古代的观景台或寺庙。
  • 丁令威:历史上著名的官员,意指显赫或权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背景是他因政治斗争被贬至偏远地区,身处逆境。尽管身处困境,苏轼依然保持乐观,借诗歌抒发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第一句“洄潭转碕岸”,展现了水流的柔美与曲折,暗示着人生的起伏。接下来的“我作江郊诗”,则表明了他在这种环境中创作的心境。诗中“今为一廛氓”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认知,虽然身处平民,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失落,反而是对生活的接受与淡然。

“葺为无邪斋”展示了他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书斋的存在象征着他仍然坚守着文化与思想的理想。接下来的“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则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白鹤作为长生的象征,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体现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苏轼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与内心的平和。最后一句“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表明了他对故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洄潭转碕岸:描绘了水流回旋的自然景象,暗示生活的变化。
  • 我作江郊诗:表明作者在此地创作的身份。
  • 今为一廛氓:反映出自己的身份转变,接受现实。
  • 葺为无邪斋: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思我无所思: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 古观废已久:怀念往昔,感慨历史的沧桑。
  • 白鹤归何时:寄托对理想境界的期待。
  • 我岂丁令威:否定自己显赫的身份,强调自我价值。
  • 千岁复还兹:希望未来能回归故地。
  • 江山朝福地: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赞美。
  • 古人不我欺:坚定对未来的信仰。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起伏。
  • 拟人:将白鹤拟人化,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淡然,强调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故乡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洄潭:象征着生命的曲折与变化。
  • 白鹤:象征着理想与长生。
  • 无邪斋:代表着清净与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白鹤”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理想与长生
    C. 对故乡的思念
    D. 生活的苦涩

  2. 诗中“古观废已久”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生活的无聊
    B. 历史的沧桑
    C. 自然的变化
    D. 个人的失落

  3. “江山朝福地”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历史的反思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恬淡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苏轼的田园诗: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显得更加复杂与深刻。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