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阙下》
时间: 2025-01-10 22:3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到阙下
作者:曹勋 〔宋代〕
墨敕双驰侍帝傍,何堪窘步入明光。
退风久作翻风翼,倦客何能入客梁。
野寺残僧思缓步,断桥流水忆寒香。
何时裋褐携筇去,数里松声细麦冈。
白话文翻译:
初到阙下
作者:曹勋 〔宋代〕
墨色的敕令马车疾驰在帝王身边,我何以忍受这种窘迫步入明光殿?
退去的风早已化为翻飞的风翼,疲惫的旅人又怎能进入客舍的梁上?
野外的寺庙里,残存的僧人思念着缓慢的步伐,断桥流水让我回忆起那寒冷的香气。
何时我可以穿上粗布衣服,背着竹杖离去,听着数里外松树间传来的细微麦田声?
注释:
- 墨敕:黑色的皇命,指皇帝的命令。
- 双驰:指两匹马快速奔跑。
- 明光:明光殿,指皇宫内的殿宇。
- 翻风翼:形容风势急促,像翅膀般翻飞。
- 倦客:疲惫的旅人。
- 残僧:剩余的僧人。
- 寒香:指冬天的香气,暗指淡淡的孤寂。
- 裋褐:穿上粗布衣,表示返朴归真。
- 筇:竹杖,象征漂泊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约1080-1120年),字嗣宗,号汝霖,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时事的关注。曹勋的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曹勋初入朝廷之际,身为官员的他面临权力中心的复杂与压力,诗中流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初到阙下》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宋代诗作,诗人通过对初入朝廷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他的内心冲突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以“墨敕双驰侍帝傍”引入,表现了诗人身处权力中心的紧张和窘迫,随之而来的“何堪窘步入明光”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这种不适感。这里的“明光”不仅指明光殿,象征着繁华的政治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权力游戏的无奈与抗拒。
接下来的“退风久作翻风翼,倦客何能入客梁”则通过对比,描绘了诗人心灵的疲惫与对安静生活的渴望。借助自然意象,诗人将自身的情感与周围的环境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息。
“野寺残僧思缓步,断桥流水忆寒香”转而引入自然景象,构建出一种孤独却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往日悠然自得生活的怀念。最后的“何时裋褐携筇去,数里松声细麦冈”则透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渴望摆脱官场的纷扰,回归到自然的怀抱。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展现了曹勋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墨敕双驰侍帝傍:描绘了诗人随皇帝出行的场景,强调了他身处权力中心的地位。
- 何堪窘步入明光:表达了对这种繁华生活的不适感,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 退风久作翻风翼:比喻风的强烈,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 倦客何能入客梁:感慨旅人疲惫,暗示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 野寺残僧思缓步:自然景象的引入,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断桥流水忆寒香:怀念过往的孤独与清幽,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何时裋褐携筇去:渴望回归简单的生活,体现对官场的反思。
- 数里松声细麦冈:最后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呼应整个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退风久作翻风翼”,比喻风的急促和诗人的心情。
- 对仗:如“墨敕双驰”和“倦客何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交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透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墨敕:象征权力与责任。
- 明光:象征繁华与喧嚣。
- 野寺:象征宁静与隐逸。
- 寒香:象征孤独与思念。
- 松声和麦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初到阙下》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曹勋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明光”指的是?
- A. 一种光亮
- B. 皇宫的殿宇
- C. 自然的光景
- D. 诗人的理想
-
诗中提到的“倦客”是指?
- A. 诗人的朋友
- B. 旅行者
- C. 疲惫的旅人
- D. 残僧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初到阙下》与《登高》:两首诗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前者更倾向于对官场的无奈,后者则更多地抒发了对人生的沉思。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曹勋传》